七仔 发表于 2016-9-20 14:37:24

美国印象 —— 社会生活(上)自由女神的正面

短短一个月的游美旅程,要说对美国社会生活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天有一天的感受,一个月有一个月的了解,一年有一年的感想,如果一辈子生活其中也许反倒没有任何感觉了呢。短短一个月,通过借住在美国家庭,以及以观光客的身份走在美国社会中,直观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出与国内的种种不同。分明的社会层次,巨大的贫富差距,多种族的交融等等,还是让一个外来客咂摸出了一些滋味来。
从小到大对美国的印象就是一个开放、自由甚至让人隐隐觉得有些糜烂的国度。酒精与性开放,毒品和枪支泛滥,仗着自己的霸道好像世界各国都是他的附属国一样,谁家事儿他们都想插上一脚,这些都是之前对美国的基本印象。终于有机会走进这个印象中不羁的国度,抛开怨恨和偏见,以一颗平常心的姿态去走进他,触摸他,感受他.......,生活在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想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来包容他,毕竟他很年轻,就像个顽皮的孩子。

家庭——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核心

印象中,美国人的生活应该是花红酒绿,霓光闪耀的,上班时着一身身正装出入高楼大厦,下班后转身就进入震耳欲聋的情色酒吧狂欢纵欲。事实上,美国人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付出比我们的国民更多。通常来说,美国人下班以后没有在外面应酬的习惯,偶有几个朋友酒吧相聚也只是一人一杯酒聊天而已,结账时,很自然各付各的那一杯酒,不存在谁请谁,当然,过后也不存在谁欠谁的人情需要还的纠结,人际交往上很简单,也很轻松。美国人很注重自己的家庭生活,公司也绝对不会轻易要求工作人员加班,绝对不会出现夫妻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地分居的情况。在美国,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早就离开家里去上班上学,中午没有午休,只有晚上一家人才团聚在一起,所以白天社区里几乎没什么人,这让习惯了喧嚣的我们很不习惯。偶尔出去散步,如果不是偶尔有一两辆驶过的汽车,树上上蹿下跳松鼠和草丛里跑过的兔子,你甚至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静止的世界。因为注重隐私,各家各户相隔比较远,成片的茂密森林里隐约出现一两栋美式洋房,白天一点人气儿都没有,但是当夜幕降临,一栋栋的房子里便都亮起了温暖的灯光。如果没有极特殊的事情,人们是不会放弃每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的,如果有朋友聚会也绝对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而不是把孩子丢下自己去和朋友们喝酒玩乐。美国人结婚之前单身的阶段可以肆意地泡吧,一旦结婚就马上进入家庭角色,据生活在美国的姐姐说,如果一个结了婚的人还经常出去娱乐场所是会让别人笑话的。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97618659-A443E6A3DDFBA49CF5A6C8480ABC566D/0?fmt=jpg&size=78&rs=72-72&h=414&w=623&ppv=1
西雅图民居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55800518-7315E578237F00C94DC56F659205F156/0?fmt=jpg&size=72&rs=66-67&h=414&w=623&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06992598-043F7045F9637E17557D287B78A409FA/0?fmt=jpg&size=169&rs=94-145&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95087356-526110BC2A6A9CCADBA1E0E23E3B11EF/0?fmt=jpg&size=151&rs=82-129&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90501404-437836EEBA3D35A4F2AF9DBE8FC466F7/0?fmt=jpg&size=183&rs=65-158&h=640&w=853&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88929954-42F59568379FC788658DB224C6D63B3A/0?fmt=jpg&size=190&rs=65-163&h=640&w=853&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62637596-D69FC4B029772BB134BE273D2F0353E0/0?fmt=jpg&size=177&rs=99-153&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76991970-97697352BBF7557FB9EDC73E6287D6FC/0?fmt=jpg&size=65&rs=40-55&h=853&w=640&ppv=1
夜晚是家人相聚的时间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28999392-7DA3BDE71C42848C855520C20CAFBEFA/0?fmt=jpg&size=95&rs=55-80&h=853&w=640&ppv=1
美式建筑里弥漫出温暖的灯光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22554130-199CADD0F91944C42B9E512B5B219E80/0?fmt=jpg&size=63&rs=40-54&h=853&w=640&ppv=1
西雅图姐姐家附近有一片湖泊,一到周末经常看到许多家庭夫妻两人带一大群孩子,拖着自家的充气船,到湖边后一家忙活开来,大孩子帮爸爸充气,小孩子帮妈妈收拾东西,然后一家子快快乐乐的去湖里划船。在黄石旅游期间也常常看见一家父母带着四五个孩子一人一个大背包钻进深山老林中去玩儿。更有让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旅行中经常看见一家子出游,年轻的妈妈怀里还揣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小宝宝的脑袋瓜还不能直立,耷拉在大人的怀抱里,看那小手小脚丫,甚至可能还不到满月。手端相机的我真是强忍着没拍照,怕因为侵犯人家隐私,可能会被老美上纲上线的叫来警察。之所以连刚出生的孩子也带着跑出来玩儿,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既然出游就是全家性的活动,有一个算一个,缺了谁也不行,唉,老美的思维,我也是醉了......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52301157-85F743B9F88D56906855B4106770B535/0?fmt=jpg&size=79&rs=27-51&h=640&w=96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15985508-1760DE8911C5B3AE60AA6A56647C2F6D/0?fmt=jpg&size=106&rs=38-71&h=640&w=96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78829810-7462BC593AAE6F47588F3A6A2FE9747A/0?fmt=jpg&size=133&rs=83-115&h=960&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162459884-E5C64B9835E29232CDE6A56DCE85C9A3/0?fmt=jpg&size=120&rs=76-104&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20924847-063874BD4009F0B23450106E35CC5104/0?fmt=jpg&size=108&rs=68-93&h=853&w=640&ppv=1
实用主义——美国人的品牌观

据说美国奢侈品市场基本都被中国人占据,这话我到了美国以后被充分的验证了。因为奢侈品店的主要客户都是中国人,所以所有的奢侈品牌店里都有华人导购,你无需担心语言障碍问题。相反,被中国人狂扫的奢侈品在美国本土却鲜有青睐。纠其原因,我认为有几条,一是国内与国外奢侈品价格差距巨大,一件商品国内的价格在美国可以买到三四件,落差巨大到让人觉得放着这么质优价美的东西不扫,真是说不过去。二是美国人崇尚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不喜欢追捧某些著名的大众品牌,喜欢比较小众的,能体现他们独特性格的商品。三是在美国,阶层和圈子划分得很明显,他们基本上没有照顾“面子”的想法,不会因为虚荣心去花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个LV的新款包,有钱也不会花在表面的贴金上,不仅成人如此,年轻人也是一样。另外还有就是在美国,他们选择品牌的面很广,不会在意几个世界著名的品牌,也就是说,他们在乎品质多过在乎品牌。没有人会死要面子活受罪,尤其是年轻人,大多休闲打扮,更显得随意舒适。
在国内,哪个女人都得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包包,那个男人都得有一块带的出去的名牌手表。这些所谓彰显身份的东西,在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市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收入,职业,身份来区分自己的阶级,绝不逾越,也绝不购买超出自己阶层的东西,甚至,我们认为他们完全有能力购买。当然,身家过亿的大咖就另当别论了,他们耀眼光芒无需品牌的粉饰。在美国,阶层的区分表现在各方面,所住的社区,车子,房子去娱乐的场所和业余爱好,方方面面都体现每个人不同的阶层。工作在美国波音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姐姐和姐夫收入绝对算得上中产阶级了,但消费绝对理智,社区一定是高档的,住的房子一定是好的,不过穿戴上都是很休闲平价的服饰。当然,跟地区也有些许关系,我游美期间一直在美国西部,听亲戚说,美国东部,华尔街之类的金融中心附近的人群,各方面比西部要讲究一些。

快乐和自由——美国儿童的关键词

美国孩子很有个性,这一点我早就听说过,但是,到了美国才算是真正领教了。西雅图姐家附近有一片很大的水域,是周围的居民休闲的好地方,有一次,我们去湖边玩儿,看见两个白人小女孩儿,看模样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其中一个小女孩儿赤着脚,穿着紧身牛仔裤却裸露着上身,另外一个小女孩儿手持一台小型摄影机,两个女孩儿嘻嘻哈哈的在湖边的小桥上走来走去,偶尔,光着上身的小姑娘还尝试着几次要跳河。我当时一惊,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要跳河自杀,惊恐的拉扯住孩子爸爸的衣襟,让他赶紧打911报警。他看了一会儿却看出了端倪,说,那个小姑娘是想跳河,但不是要自杀,她是想让另外一个小姑娘给她录像,看一下自己跳河的过程。我看了一会儿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我真没想到,美国十来岁的小孩子可以如此玩耍。小女孩在桥上走来走去,时而蹲下来尝试着想跳下河,时而站在桥的边缘比划,看得出她其实也是纠结的,想跳吧又有点害怕,不跳吧,似乎又不甘心。晴好的天气,桥上和岸边很多人,有的钓鱼,有的陪孩子玩耍,俩小女孩儿的举动却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事情也是见怪不怪了,唯独我一直在观察,我就想知道,这个小姑娘到底是不是真的要跳下去,跳下去以后她怎么办。纠结了好半天,突然,那个小丫头站在桥中心的边沿背朝下往后一躺,扑通一声就跳到了河里去,附近的我忍不住惊叫了起来,另外一个小姑娘却稳稳的拿着摄像机追踪着跳到河里的小姑娘,小姑娘进入水里以后像一只青蛙一样,三下两下就游到了桥边爬了上去,湿漉漉的跟落汤鸡一样,却满脸的兴奋不已,忙着看她同伴给她的录像,最后两个孩子开心的走了。说实话,这一切真的让我惊呆了,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跳河玩儿,这种冒险的尝试,严重颠覆了我三观,不知道他们的父母见到她的举动会如何,按照美国思维,想来也是支持不干涉的。我想中国家长多数却不敢尝试给孩子这么大的自由。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12697291-05AA34CC6D27DF314C65D583601FB299/0?fmt=jpg&size=211&rs=128-182&h=853&w=640&ppv=1
跳河的小女孩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87820928-62EBF8C4AD1420A317252491F1876157/0?fmt=jpg&size=220&rs=132-189&h=853&w=640&ppv=1

美国人在教育上,给予孩子的不是更多的保护,而是平等。无论是刚刚出生的小婴儿还是稍大的孩子,都把他们当成一个“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我们则更多的时候把她们当成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宠物”,还有就是给他们过多的保护和我们认为的最好的物质生活。这也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尝试新鲜事物的权利和机会,当然也不会有去玩儿跳河之类的冒险事情了。中国孩子生活的很安全,却严重缺乏自理和自立的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次,我带女儿在小公园里玩儿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是大雨,不是淅沥沥的小雨。正好附近有个亭子,我们忙着跑过去避雨,到亭子里以后,我才发现,刚才玩耍的区域,除了我们以外,其他孩子丝毫不受大雨的影响,依然开开心心的玩耍着。爬梯子的爬梯子,荡秋千的荡秋千,似乎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孩子们在大雨中追逐着,打闹着。其中,居然还有一个大人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娃娃,连一把伞都没有打,只是把小娃娃的衣服上的帽子戴上而已,我真心服了。我敢说,这是习惯,当然跟体质也有关系,从小吃黄油奶酪的西方人种咱比不了,如果我女儿这么淋着大雨玩儿,感冒发烧那是一定的。西雅图的雨一会儿就停,雨停以后我们走出来继续玩,那群美国的小孩儿一个个湿漉漉的但是个个开心的笑哈哈,经过太阳的照射,一会儿孩子们身上的衣服,湿漉漉的头发也都干了,当然,干不干对于她们也是无所谓的。这就是美国的孩子,有着充分的自由和肆意的快乐,想一想,其实,我小时候在乡下奶奶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带着野性和冒险精神长大孩子的童年无疑会更快乐,但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围墙里的我们,马路上水泄不通的状态,也确实让中国孩子失去了很多。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92595773-39455C38D7A55326CBDAD2F8EE996BA5/0?fmt=jpg&size=163&rs=94-141&h=853&w=640&ppv=1
大雨中依旧玩耍的孩子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79416243-55837905C14A2AD2336AD4DC8ECF7912/0?fmt=jpg&size=145&rs=84-125&h=853&w=640&ppv=1
忙着躲雨的美希与毫不在意的美国孩子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81417793-88605CC99FAA78B920A198C093C1C1CB/0?fmt=jpg&size=123&rs=81-106&h=853&w=640&ppv=1  作者简介:萨日朗花儿,草原女儿、蒙古族后裔。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孝庄故里,从小就像开放在在草原上的萨日朗花儿,美丽、自由、奔放。望以笔共情,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视野、体悟人生。

七仔 发表于 2016-9-20 14:47:42

种族混居,乞丐遍地——是自由还是放任

平心而论,美国算得上一个宽容的国度,接纳着各个种族的人到美国这片土地上来生活。当然,美国有自己的分配原则,接纳什么人为美国提供什么服务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着严格配置的。因为毗邻墨西哥,美国遍地都是墨西哥人,因为墨西哥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整个美国的低端服务行业基本都是墨西哥人;而对于到美国的亚洲人,多数都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分布在美国各个世界顶级大公司,承担着高端技术性工作;由于高端和低端的行业都有人来做了,美国本土的人就不需要那么拼命的学习和工作了,但是却能享有通过引进他国人员而产生的优越福利。
当然,美国也不是天堂,不仅有光鲜的一面,还有灰暗的一面。在闹市区,繁华的市中心,落魄的艺人,街头的乞丐,横躺竖卧在草地上的流浪汉也是比比皆是。我一开始很奇怪,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美国怎么也有这么多的乞丐。后来了解,其实,美国确实有着比较健全的福利收容机构,为乞丐和流浪人员提供免费食宿,也许,流浪是这些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82260268-0EC7410502136F26600887DCF9393788/0?fmt=jpg&size=141&rs=87-122&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216576247-ADC47FFDAD2A6C7DD1C24F7C4DE9561F/0?fmt=jpg&size=145&rs=82-125&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12894896-A7AE3A0A550B78AA97D295359DE5F183/0?fmt=jpg&size=137&rs=78-118&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46405658-2F4DC9661AB45FC6B1747D47E5D52F34/0?fmt=jpg&size=105&rs=63-90&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04357129-8B2B2B0B45600EF7A728F631DE7DAFB2/0?fmt=jpg&size=134&rs=79-116&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24285043-1E9FDF218574F53AEBC843BB0BCD9F0E/0?fmt=jpg&size=130&rs=76-112&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49297107-73F87B283C2F8849E5301D6B3C6BFF6D/0?fmt=jpg&size=145&rs=92-125&h=853&w=640&ppv=1
阳光虽好,你却别以为他们在晒太阳,不付出劳动就是到了米国也一样是乞丐、流浪汉。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84780449-D9F45208EDC94E23BFB489A917F4E7E7/0?fmt=jpg&size=174&rs=108-150&h=853&w=640&ppv=1
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29483569-A39F3037969D22DC70A91BE5AC21BBB0/0?fmt=jpg&size=111&rs=69-95&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50334572-D92F336A661E44CC5CD3E4B1D4680813/0?fmt=jpg&size=136&rs=86-118&h=853&w=640&ppv=1
严谨与固执——一根筋的美国人

美国人似乎一根筋,不会变通。美国城市路上及社区极少有摄像头,我也没见过几个交通警察,但是很多转弯路口或者没有路灯的路口会有“STOP”标志,遇到此标志按照要求要停车五秒在开动,一般来说这种地方都没有摄像头,没有警察,没有其他车辆甚至没有一个行人,但是却都很自觉地按照规定遵守规则。还有一次,我们自驾车出门,在路口等红灯时候绿灯亮了却没有发觉还在车上聊天,等到发现的时候绿灯又变成红灯了,扭头看身后的车,都安静的等待着,只留下非常惭愧的我们,美国人就算发现绿灯你没通行也不会在你车后面按喇叭提醒你,因为他认为,你一定是有事耽误的,他不会介意等着你。如此的行为和观念,说实话,很暖心,体贴,这种被宽容的态度,实在是让在国内前面车晚一秒都拼命按喇叭提醒的我汗颜了。走在马路上,如果你打算过马路,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两侧的来往车辆会距你很远的距离就停下来等你,起码二十米以上,因为他们认为停的太近会让你有一种不安全感。当然,我想,在美国之所以出现的这种情况也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试想一下,老美来我们北京开一天车试试,你敢这么礼让吗?不让都堵死你,要是让的话,你一天都甭想到达目的地。中国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美国人口三亿中国却是十三亿,多大巨大的差距啊,人均享有的空间是不同的,也造就了我们国内人满为患的状况。这是现实国情并非美国人就比我们高素质懂礼貌,我觉得这也算是说得过去的理由。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59678812-BE7040648C0C726288658ED1F9497651/0?fmt=jpg&size=164&rs=93-141&h=853&w=640&ppv=1
很多地方都设置STOP标志,所有车辆到达此标志地后必须停车五秒再启动。虽然没有摄像头,没有警察,甚至都没有行人,固执刻板的美国人坚持守规矩。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78177490-EF6F3764F4A9B31C73B6C3C4EF526C7C/0?fmt=jpg&size=143&rs=94-124&h=853&w=640&ppv=1
美国修的马路人行道,20公分石子压路机压实后,在铺设上钢网,高标号商仝30公分,最后用彩砖铺面。看了他才知道为什么1934年修的美国高速公路至今依然如故。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46697853-2A7C44A9452DAC17B5550EC80A458D2E/0?fmt=jpg&size=186&rs=106-160&h=853&w=640&ppv=1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41828135-F5F28FB16DC29B0C0A49C21FF570C3CE/0?fmt=jpg&size=84&rs=53-72&h=853&w=640&ppv=1
美国的房屋建设基本都是全木质,没有任何钢筋水泥,人就像住在积木里。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641691166-573FEE4751BEA75EC3DA3ADAA99788A2/0?fmt=jpg&size=111&rs=42-95&h=640&w=853&ppv=1
枪支——美国人又爱恨的保护神

在美国宪法中明确写有:“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 这是美国人可以在一些约束条件下持有枪支的法律依据。因此,美国枪支泛滥是众所周知的,有些州还允许随身携带枪支。有一次看到一个很搞笑新闻,美国举办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为了保证大型集会的安全,组委会从安保上增加了很多限制,比如不许到场观众带刀械,带尖锐的利器,甚至不允许随身带网球,但是却没有不允许带枪,因为持枪是这个州法律所允许的,不能轻易更改。我听到这个新闻后真是觉得搞笑的不行,美国啊,你到底行不行啊?各种安保措施,各种规定限制,却可以带枪,如此来说,你的安保还算是安保吗?
美国家庭都有枪,但是并不是我们之前了解到的,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你的房子你就可以开枪打他,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枪,美国法律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如果半夜你睡觉的时候,家里进人你举起枪来警告他,歹徒准备逃走的话,你是不能开枪的,除非是对方知道自己被发现了还迎面对着你不终止犯罪行为想伤害你,这个时候开枪才不承担法律责任。美国也发生过有歹徒进入民宅被枪击后,告住户而又赢了官司的,因为,法院经过调查觉得当时歹徒有逃走的举动,你却又开枪了,所以,你必须负担巨额的赔偿。
美国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国家,虽然持枪自由却也多是为自我保护,所以才有的屡屡提起限枪令却得不到全民的通过。在美国,只要不到黑人的聚集区,大多数地方还是有安全保障的,并不是对黑人歧视,黑人居住区的犯罪率确实最高。在游黄石的行程中,途经一个小城市圣乔治天色已晚,本想安静的待在酒店里,被孩子爸爸强拉出去逛逛,也许是城市太小,也可能是我们住的地方有些偏僻,夜幕降临,所有的店铺全部关闭,街面上空荡荡的,大街上昏黄的街灯照着,除了偶尔驶过那么一两辆汽车,连个路人都没有。突然想起路上导游的介绍,美国小偷很少,因为美国人比较野蛮,不屑于偷,他们喜欢抢,当时有个团友还傻乎乎的问导游说,语言又不通,我怎么知道他要抢我。导游说,不需要交流,他会直接掏出枪来对准你,你需要做的就是表现出很害怕很恐惧的,因为美国劫匪喜欢看到你害怕的样子,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你不要动,等他取走他想要的东西即可,一般来说,他不会伤害你的性命。当然,你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把钱物扔给他,那样他会很生气,他认为你不尊重他。如此说来,美国劫匪也是有尊严的。越想越渗人,摸摸口袋里不多的美金,四下张望着声音颤抖着说“她爹,咱回吧。”
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一则新闻跳出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美国华裔中文女教师于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9月9日晚上在其住宅附近,遭躲藏在暗处的劫匪枪击,头部中枪伤势危殆。据目睹这一切的男友描述歹徒就是觉得她掏出钱包的速度慢了,不耐烦开枪的。一开始还怀疑导游在开玩笑,看来,这就是美国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不禁替这个风华正茂的中国女孩感到惋惜,也痛恨视人命如草芥的美国持枪歹徒。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46815312-B3BE34B3CD230F0BF1FC71287589F6F6/0?fmt=jpg&size=56&rs=48-48&h=647&w=598&ppv=1
居住在美国的姐姐家有七把抢,包括一挺M4突击步枪,为保安全,每晚睡觉枕头边必须放一把上了膛的手枪。假期全家还要去打靶场去练习射击。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43702793-7DC1D828B073C564ED9CA092C0AB9C93/0?fmt=jpg&size=106&rs=34-89&h=640&w=853&ppv=1
后记:终于要离开这块神奇的土地,我的心情如来时一样复杂,之前从未踏出过国门的我,不远万里来到地球的这一端,接触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文化,这种剧烈的冲击,不是几篇短短的游记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怪不得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布神州,这一个月我在美国耳濡目染的收获便远远大于几十年从书本上和电视获得信息的总合,读万卷书果然不如行万里路。造访时间虽短,却从吃住行赏游玩各方面体验了个遍,虽肤浅但较全面地体验了美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令我眼界大开、印象深刻,也让我真正明白,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差距真如天涯海角般的遥远。择机安坐,沏一杯香茗,把游美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既是一份人生珍贵记录,也是送给自己和朋友们的礼物,让自己重温美国之行的同时,让朋友们也能通过我的视角来感受这次心灵之旅,让更多的人了解美国人文、理解文化差距、获取新奇感受,真能有些许收获,也就不虚此行,不负此文了。
二〇一六年九月于通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印象 —— 社会生活(上)自由女神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