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 发表于 2017-4-4 21:32:31







我所见证的中越关系(十一)
                     刘辉
    红河曾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水上通道,史记载:“每日大船三百,小船千艘,往来如蚁”。个旧市蛮耗镇当时成了中国云南重要的通关码头和对外商埠,法国官员从此上岸坐轿来到云南府即昆明。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红河水道才逐渐停用。1996年我们在蛮耗拍摄时,当年几万名船工只剩下了一位,采访他时,78岁的他激动的表示:“如能重振红河雄风,他死也瞑目了。”从老人满脸的皱褶中,我再次领略到了云南人那种不屈不挠走向大海的精神。         
    红河最大的入海口是越南南河省与太平省交界巴叻入海口,元朝时忽必烈大军船队就是从这里进入越南的。这里的居民大多信仰天主教,于是,百川归海的河流和林立的天主教堂成了巴叻入海口一大景观。越南边防军出动了一艘巡逻艇送我们去入海口拍摄,刚刚上船不久,突然天昏地暗,巨浪涛天,一股强大的台风从北部湾冲入红河口,红河一改往日的平和,变成一个性格急躁的暴君,我们只好艰难的撤回越军边防哨所。几天后我们又转到宁广入海口拍摄,这里就是越南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下龙湾。雨过天晴,我们乘船出海,红色的河水与蔚蓝色的海水形成一道壮观的彩带。下龙湾山岛林立,星罗棋布,据说当年越南的鱼雷快艇就是从这些小岛里突然冲出,袭击了美国驱逐舰才引发了著名的“北部湾事件”。如今游船一到,当地渔民又从四面八方划着小船涌来,推销刚刚捕捞上来的各种海产。他们大都是三口或四口之家,在颠簸的小船上,小孩们如履平地。渔船一靠游船,小孩便爬上来,大人只顾做生意,根本不管这些东奔西跑的小孩,从来不怕这些小孩掉入海中。
    云南没有海,只有高原湖泊,但是在滇池划过船的郑和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混舰队司令官”,傲游大海的壮举震惊了全球。据旅行社介绍,现在红河上游的云南人去越南旅游首选一定是红河下游的下龙湾,因为在那里可以见到大海。(待续)


130t 发表于 2017-4-5 13:24:49






我所见证的中越关系(十二)
                     刘辉
    1996年9月19日晚,我们圆满结束了越南的拍摄工作,登上河内开往昆明的国际联运列车,第二天上午,列车从越南老街越过南溪河中越河口大桥驶入中国。这座近百年的两国界桥见证了滇越铁路四通三断的沧桑历史:   
    1910年3月31日,当法国奥托戈登蒸汽机车拖着第一列火车从河口大桥进入中国河口,从此,工业文明的曙光便随着火车鸣叫声来到了红土高原。
    1940年8月日军入侵越南,为防止日军利用滇越铁路入侵云南,中国国民政府下令炸毁中越河口大桥,滇越铁路中断。
    1958年1月11日中越两国签订联运协定。3月1日中越河口大桥修复,滇越铁路恢复通车。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越南将中越河口大桥越南段炸毁,滇越铁路再次中断。当时,我工兵团七连七班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排除了河口中越大桥上越军设置的一列货车和7 枚防坦克地雷,为抢修大桥扫清了障碍。随后河口大桥被铁道兵和我工程兵架通,滇越铁路又一次恢复通车。3月5日我军宣布撤军,等作战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后,中越河口大桥再次被炸毁。
    1996年2月14日又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一列挂中越两国国旗的列车缓缓驶上河口中越大桥,中断了近18年的滇越铁路又一次通车。当时,我在南溪河边越南境内拍下这一个记载历史的珍贵镜头,见证了滇越铁路再次恢复通车的难忘时刻。
    滇越铁路是由法国出资修建和经营的窄轨铁路,轨距一米,俗称“米轨”。1901年越南海防至老街段开工,1904年中国云南省河口至昆明段开工,1910年4月1日两段全线通车运营,全长854千米。从此,云南“十八怪”多了两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100多年来,滇越铁路一直有两个观点,一是“吸血派”,认为滇越铁路是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的吸血管;二是“输血派”,认为滇越铁路为云南输入了工业文明,两派的观点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断的变化。今天,随着南(宁)昆(明)铁路和桂(广西)昆(明)高铁的开通,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出海口,滇越铁路已成昨日黄花,甚至成为中国铁路的负担,客运已停运了十几年。滇越铁路的明天何去何从,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两条铁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印度的“大吉岭铁路”,另一条是奥地利“塞默林铁路”。据说,中越己就滇越铁路申遗会谈数次,云南省目前已着手把滇越铁路(云南段)、个碧石铁路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列入云南省重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我们试想:一列列乌黑锃亮的蒸汽机小火车,喷着白烟,鸣响汽笛,以不到20千米的最大时速,悠闲地爬行在风景如画的红土地上……


钻石 发表于 2017-4-6 17:59:48












我所见证的中越关系(十三)
                     刘辉

            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
   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
   同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访,
   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啊……
   共理想,心相连,
   列宁的路上红旗飘扬,
   啊……
    我们高呼:万岁,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这是60年代越南创作的反映中越友谊的歌曲,中越两国1940—5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耳熟能详,能哼会唱。当我们进入越南军事博物馆时,那里的小乐队一听我们是中国人,马上拍手唱起了这首歌。中越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建立和培育了“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中越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我们在查阅资料时,甚至还看到越南某地干旱,胡志明主席用中文给刘少奇主席亲笔写信,希望中方派一个打井队来越南。可想而知,当美国轰炸机轰炸越南首都时,中国高炮、工程兵部队肯定会去帮助,就像毛泽东主席当年所表态的那样:你们需要我们出什么装备,去多少人,你们说了算。
中越两国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以红河为纽带进行的经济、文化和民族交往就像滔滔不息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1958年建立在红河源头的南涧县大东涌水文站和红河中国段最后一个水文站蛮耗水文站从建站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向红河下流的越南水文部门报送水情,为越南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在越南,我们拍摄了中国援越烈士的陵园、中国援建的工业、农业和军事等项目,见证了老一辈建立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河内大学中文系采访时,我们看到学中文再次成为热门,学生们非常期待中越两国经济的合作,共创双赢的新型发展关系。
在越拍摄期间,我们《红河》摄制组遵守外事纪律,正确对待两国存在的敏感问题,正确处理了越方暗中指责中方翻译是“间谍”等情况,与越南同行成功顺利地完成了越南境内的拍摄任务。我们还在中国驻越大使馆对外宣传橱窗里举办了两期红河上游中国段风光摄影展,受到中国驻越大使馆致信感谢。
十六集电视系列纪录片《红河》如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和越南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中国第一部采用国际合作、跨国拍摄、以河流为主线的电视纪录片,该片1998年获得“云南广播电视奖”;1999年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中国彩虹奖”。
从我记事开始,有幸见证了中越两国合合分分的特殊关系,也亲身参与了两国分分合合的各种历史事件,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既然上苍让我们成为邻居,那就让我们成为一个好邻居吧。纪录片《红河》摄制工作结束后,我又多次来到中越边境和越南拍摄电视片,每次都深感中越两国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我衷心希望和祝愿中越两国能够世世代代和平共处,中越两国人民能够永远的友好下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所见证的中越关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