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昆明杂谈] 昆明:矛盾之城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216

积分
级别
4 中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4: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已经快两年了,我习惯于在红日下山的时刻从高架桥上看昆明

红日、天空和滑过的飞机,与街巷花树贴得很近,密匝的楼宇民宅在桥下或纵横交错,或栉比而建,高低新旧不一的模样,分明是一座城市的阴晴圆缺。

桥上桥下,车流怅怅地移动,满目银灰色的堵,这无疑是一座因为快速发展而变幻的慢城市。倘若城南城北有穿城的重要约会,在车上定是坐卧不安的,真不知道一段原本三十分钟的路要走多久,路上,男人们通常没了半包烟,女人们多了很多电话费;如没有约会,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伴随着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节奏,和整座城市一起缓缓驶入黄昏。

回到家里的小区,含笑,或白玉兰、或夜香树、或栀子,随风婆娑,慢慢悠悠,是一个个清新动人的世界。虽在高原上,气压却不低,这让昆明的空气通通透透,仿佛所有的毛孔都是张开着的,不这样不足以对得住如此清爽的呼吸,这感觉是南方城市不可能有的。可要说昆明是一座北方城市,又不对。

昆明兼南北之风,长着南方的脸孔、北方的心肝,迤逦南方的细腻,蕴含北方的磅礴。这些形容,都不是什么华丽修辞,只是些实在的描述,昆明就是这样,有一种莫名的矛盾性。

昆明的城和人,一眼眼看去,全是矛盾。我是怀着矛盾的心情,写着矛盾的城市。

昆明永远的春风
供养着这片土地
首先,我辛苦不倦地要为昆明找一个词,终究躲不过“春城”二字,它是滋润、饱满和诗性的代名词。通常说来,一个地方,海拔一旦超过两千米,大气变薄,城池易冷,但若是低于一千五百米,则什么都罩在里面了,闷的时候,让人都呼吸不了了。昆明海拔平均一千九百米,地处北纬二十五度,这两个数字的结合可谓天作之合,世所罕见,令人羡妒。

于是永远的春风供养着这片土地。

这里无霜期约为230天,城区温度在零度至二十九度之间,年温差为中国最小,按照季节的温度划分法,昆明是没有气温上的夏季和冬季的,天气常如二三月,满城绿浪,满身温暖,满心喜悦。
春的意思,应是雨露饱胀、雾气充盈的嘛,据说原来昆明年平均降水量1035毫米,年平均湿度74%,夏秋之季雨多而不淫,清丽可人。可现在的昆明,干燥异常、多风少雨,像我这样的南方人,在广东工作时,每天稍饮温水一两杯即可,但在昆明,一天不豪饮上数公升水完全无法正常过活,实愧煞人也。

昆明的阳光也充满了矛盾性。

它算得上是奢侈品,上帝不使它洒在无法映射它温暖的土地上。这里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阳光和因阳光而灼灼的蓝天,它们都是质感、透亮、广阔的,可以用来享受,我们平常叫的“晒太阳”,昆明人称之为“烤太阳”,烤这么一说,多热情啊,在阳光之下烤几分钟,热乎乎的,可一到树底下,冰凉凉的,界限太分明。可是世上哪有完美的事,在这里生,在这里活,强烈的紫外线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烤糊了年龄界限,考验着人的长相。男人,三十岁和四十岁之间分不太清楚,三十岁时像四十岁,似一种小残忍,我到了昆明两年,心态矫健年轻了不少,可本来就不怎么清秀的面容更显苍窘了;如果是四十岁时像三十岁,当然是好的补偿,但见得少;昆明的姑娘,脸色偏黄,好些人有斑,我看着她们为了肌肤的滋润和净白做出了太多的白白努力,心生佩服却也叹息她们的辛苦。

刚从广东到昆明的时候,同事见我,关切地问我,是不是这两天没休息好,脸色苍白,我答之,这叫白,不是苍白,这是因为周遭的人们,白嫩的真的不多,大家也习惯了,在云南生活,一定老一点,想开点。我在广东的家人,哪怕平素里对我是如何地日思夜想,也因为忌惮紫外线的威力,迟迟不肯来昆明定居。

这样的阳光和气候,让昆明人身上散发着一种很温暖的平民气。温暖的本质,除了温和知足的性子外,更重要的是笃厚忠实的秉性。这些基因,经过千年传递,成了这座城市包容自乐的心灵。昆明人,有心肠、有脑子、有担当——我没来这里生活时就觉得,长居以后更觉得。
昆明古朴柔和的话
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
我赞成季羡林先生的断语:我相信,从一个人的方言声调中,可以听出他的性格来。昆明方言的声调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来呢?透露的是:淳朴、正直、热情、忠厚。当我第一次来昆明的时候,从本地人说话的声调中,我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印象。以后我多次到过昆明,同本地人接触越来越多,就充分证实了我的印象。

昆明满地都是方言,松软朴拙。有些说法和普通话表面词义相差甚远,外人听着,如坠迷雾。比如“急不得”,我们通常理解为“不要急”或“不能急”,昆明话里却是“很着急,要赶紧”的意思。昆明话是地域特征显著的语言,生动好玩。形容胖子,叫红白滥胀;形容人笨,就叫憨包;贬斥人自作多情,就说人家是“孔雀”,别以为这是在夸人美艳梦幻,“没事瞎开屏”,能是什么好话。

昆明话之所以亲切,可能也在于它喜欢用重叠表意。刷子叫刷刷,本子叫本本,钩子叫钩钩,有的词还喜欢使用儿化音,台阶叫“坎儿坎儿”,叶子叫“叶儿叶儿”。我现在还不能完全听懂昆明话,但每当有人大声喊叫“买买三三”,我都忍不住放声大笑,这个替代“哇塞”之意的感叹词太奇葩了。

昆明人爱说方言。就算是在国际化的机场,安检或办登机牌时,工作人员时不时会用方言与人对话,更不用说在日常的什么场合了,我每天进入电梯,此起彼伏的昆明话,让我沉浸在陌生国度的想象中。昆明人说话时动不动以“噶”、“改”、“给”这种简便又扼要的语气词来传达千般情感。但也有些发音常常让人发笑甚至是误会,他们会把“造”念成第四声的“cao”,他们也把“骂”念成“cao”,这种发音一旦引起涉性的联想,可就不好玩了,我举两个例子,有兴趣的人自行验证和感受下:“领导今天骂了我好几次”、“造成身体残疾”。

语言本身是有权力感的,在一些地方,不会说本地话,就意味着非我族类而被疏离,昆明不会这样,它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对外来的人事不排斥,也不大惊不小怪。但当我的广东腔加闽南语式的普通话被昆明同事调侃成“带着发达地区的口音”时,我内心曾被触动过:为什么同样是方言,粤语、上海话、闽南语等,会带着莫名的时尚感和力量感呢?

究其根由,大概是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地区,有着经济和观念上的强大支撑,昆明话古朴柔和,甚至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这是否也说明了这座城市在政经和文化的坐标上都还不具备风向标地位的现实处境?我曾建议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管理方,像机场这样的国家级枢纽窗口,除非万不得已,请使用正式场合的通用语言——普通话或者英语,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专业化要求,也应是一个地区文化价值观的正向体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