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财富故事] 争议中的汉能薄膜发电 首富李河君走下神坛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6: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能薄膜发电(以下简称“汉能”)此前股价的飞腾,让李河君这位幕后的“操盘手”成了明星人物,也就几个月时间,李河君便凭借汉能市值的大爆发一跃超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晋升为中国的新首富。然而,好景不长,昨日汉能的诡异暴跌直接将他拉下了首富的神坛, 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他那饱受争议的企业。

郁闷的“首富”

昨日,汉能突遭沽空,股价暴跌近47%,直至实施紧急停牌后才将跌势止住。受公司股价暴跌的影响,新晋首富李河君的身价缩水近千亿元。照此来看,李河君首富的地位已然不保。

公开资料显示,李河君是汉能的创始人,其持有汉能80.89%的股份。汉能的总股本为417.14亿股,昨日该股以3.91港元/股收盘,按此计算,李河君持有市值为1320亿港元,约1055亿元人民币。而事实上,前一天,李河君持有的市值还高达2486.84亿港元(约1990亿元人民币)。这便意味着,仅昨日一天,李河君的身家便蒸发了1166.84亿港元,折合约935.5亿元人民币。

近千亿元的损失,直接打乱了李河君在中国富豪榜上的排名。根据5月7日《新财富》公布的2015年新鲜出炉的500富人榜显示,李河君当时是以1655亿元的身家蝉联首富,马云以1456.9亿元的身家位居第二,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以1275亿元排在第三名,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以1007.8亿元的身家排第四。而如今,李河君的身家缩水至1055亿元之后,就等于是丧失了首富的宝座,转而退居为第三名。

若不是力压群雄夺得首富的宝座,李河君恐怕也并不会被市场所熟知。事实上,公开资料对李河君的介绍极其简单。按照东方财富通上披露的信息显示,李河君,46岁,曾就读北京交通大学,为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汉能集团是汉能薄膜发电的母公司。

争议中的汉能

与李河君首富光环不同的是,汉能自去年底股价爆发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首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的股价。汉能薄膜发电是香港老牌上市公司,于1996年在联交所主板市场挂牌交易。但是该股长期低迷,自2010年以来都在1港元左右的低位徘徊,直到2014年底汉能被纳入沪港通标的股后,情况才发生大逆转。

自去年12月开始,汉能股价一路冲高,截至昨日暴跌之前,该股股价累计上涨了277%。而事实上,在这期间,汉能经营层面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汉能爆发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妖气”太重,并被称为妖股。对于汉能此前的暴涨,似乎很难解释是何原因。

整体来看,汉能股价主要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2014年12月8日-11日,第二次是在2015年1月23日-27日,第三次是在3月2日-5日。这三次,汉能的成交量都非常巨大,每一次进入的资金都将股价直接拉抬至新的高点。而除这三次之外,汉能的股价成交量和换手率都非常小,股价的波动也不大。诡异的二级市场表现,也引起了市场的警觉,有人甚至猜疑那些疯狂涌入的资金或是李河君及其“友军”在砸入,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而已,未经证实。

另外,汉能的业务模式也颇受诟病。汉能最大的客户就是自己母公司汉能集团,尽管汉能近年来的经营业务都还不错,但是长期大额的关联交易也让市场感到颇为担忧。据有关媒体报道,汉能的业务模式类似于左手倒右手,即先将自己的生产设备卖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然后再从关联方那购买设备,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以致于母公司也成了汉能最大的应收账款方。

北京商报记者在汉能2014年年报中看到,汉能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96.15亿港元,其中59.58亿港元(2013年为32.74亿港元)是来自公司制造分部向汉能的关联公司进行销售所得,占比61.96%。该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贸易应收款项为60.78亿港元,较2013年的23.07亿港元增长了1.59倍,其中有43亿港元是汉能集团所欠。

“我没有研究过汉能的业务模式,但关联交易是利益输送的渠道之一,数额巨大的话确实容易滋生问题。”一位业务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纠结的光伏行业

汉能的股价和经营是否存在问题还尚未有结论,但需要直视的是,光伏行业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纠结的行业。

汉能是光伏股标杆企业,该公司在2009年进入太阳能行业,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和设计薄膜发电整线生产线,以及开发、运营下游薄膜发电项目和应用产品。

只是,无论企业多么强大,也都难以逃脱行业的影响。正如汉能在年报中所言,目前我国光伏行业依然面临挑战,去年,美国对我国展开第二轮双反调查,依赖出口的部分中国晶硅光伏企业面临新一轮贸易壁垒的挑战,整体亏损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

“光伏产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土地成本问题,土地成本是光伏发电最大的成本,1万千瓦的发电量,需要大概350亩土地。”光伏产业业内人士朱先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在他看来,光伏产业是一个对流动资金有巨大需求的行业,这也是光伏企业的槛儿。

广发证券新能源分析师韩玲也认为,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资金是一个大问题。不过,她对光伏行业现状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咨询时表示,“个人感觉光伏行业目前来说还是挺好的,没有外界表现的那么困难,至于很多公司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卖产品上的亏损,光伏电站的运营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分析师也表示看好光伏电站,“目前光伏行业主要分两块,一块是上游的光伏原件,另一块是光伏电站,目前比较看好的是光伏电站的运营部分”。该分析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年报中可以看到,汉能也拥有一部分光伏电站业务,对于该公司来说,未来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