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岁月留痕] 昆明记忆:闻一多朱自清在昆明的那些年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7 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2: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em]在龙头村,沿途经过金汁河,在司家营下车,随便找几个路边人询问,找到一座小院,门牌写着龙泉镇司家营61号,你就找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在昆明的故居。

[size=1em]大门的朱漆已脱落,簷头荒草丛生,静静地,会听到风掀动青瓦。它在岁月的杂芜中,像一簇烛火,一点点黯淡下去。房子是传统的“一颗印”式民居建筑,从大门进去,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再进一道门,便置身于一个三米见方的天井。房屋是土木结构的,堂屋的雕花木门已荡然无存,只有簷角的高头瓦依旧。


户主司兰英经营一亩三分三田地,种着青白苦菜、瓜豆等时鲜蔬菜。忆起往事,她还记得,1941年10月,父母把刚盖好、尚未完工的司家营村17号(现为61号)民宅,以月租300元租给了因抗战而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


当时昆明物价飞涨,联大教师的薪水多打七折支付,朱自清把已怀孕的夫人陈竹隐送到了成都,而自己则在西南联大继续任教。8月,为了避免日机轰炸,学校於昆明北郊距城7.5公里之龙院村北,购地400亩建盖校舍。清华大学也於东北郊龙泉镇司家营成立文科研究所,由冯友兰任所长,闻一多为主任。这个研究所原是闻一多发展中文系的计划之一,清华许多教师都搬到研究所住,其中也有朱自清。



闻一多全家住在一个侧楼里,朱自清单身一人,便和浦江清、何善周、许骏斋等三人合住在闻一多对面的侧楼上,位于屋子中间的堂屋(客厅)是图书室,也是公用的书房。


这房子有个俗名“三间四座一倒耳”,一进院落便置身於天井,左手边是厨房,再走上四五级石阶,两把木梯,右边的通向朱自清的房间,左边的通向闻一多一家的住处。



当时在司家营,朱自清和王力有过一段美好而深厚的友谊。王力的家在龙头村,从司家营步行只需20分钟。由于朱自清独身一人,所以经常去龙头村看望王力,也必定在王力家中吃午饭,他常常一踏进王力的家门,开口就说:“我打牙祭来了。”《王力传》中回忆:朱先生住司家营,我住龙头村。朱先生每逢星期天都来龙头村,共同吃一顿午饭……朱自清住在司家营后,因患胃病需要休养,中文系的主任暂由闻一多代理,他单身一人住在乡下,几乎每星期都要到龙头村走一趟。




      朱自清除了上课就日夜伏案写作,希望以菲薄的稿酬来添补家用。但无济於事,最后总是入不敷出。有一天,他只好扛著一张行军床,到城内一家永安商行寄售,朱自清想卖120元,但店伙却说帆布已破,只答允标价50元,商量半天,才增至60元。明知吃亏又无可奈何,只能在《日记》中详述其事。



1942年冬天,昆明天气格外冷,旧皮袍不管用,又没有能力缝製新棉袍,过冬便成了难题。龙泉镇有300户人家,有条小街,隔几天赶一次集,当地人叫“赶街”。朱自清就趁赶街日子,买了一件毡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细毛柔软式样好的比较贵,朱自清买不起,只能挑一件製作粗糙赶马人披的,比较便宜,出门时披在身上,睡觉时当被褥。李广田回忆道:“三十年年底,我也到了昆明西南联大,到达后在街上遇到的第一个熟人,就是朱先生,但这次我却几乎不认识他了,因為他穿了一件赶马的人穿的毡斗篷,样子太别致,我看到街上有好多人都注意,他却昂首阔步,另有意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