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钻石
收起左侧

[原创文学] 【连载】亲历前苏联CCCP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亲历前苏联CCCP (11)
                   刘  辉
    穿越俄罗斯的历史,你会发现每当这个民族发生重大历史转变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个伟大的极权人物,而且他们一定要用这个领头人的名字来命名城市、街道,甚至一辆拖拉机,恐怕在世界上已经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了。圣•彼得堡,一个以彼得大帝命名的城市,就因为彼得的老婆有日尔曼血统,彼得下令为这个俄国新首都取了一个德国风格的名字。尽管后人又按俄国习惯改为“彼得格勒”,但随着新主人的到来又易名 “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城市又轮回到当初的名字。
     1993年4月我来这个赫赫有名的城市,在波罗的海边见到了创建这个城市主人的铜像,可以说,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1672年5月30日彼得大帝出生时,俄国还是一个内陆的落后农业国,1682年彼得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这是一次改变俄罗斯未来的旅行。此时欧洲刚刚进入世界大航海、大发现和大收获时期,他以一个下士身份,看到了许多君王无法看到的事物;他在英国一家造船厂当过工匠,亲手参与了远洋轮的制造技巧;他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了解和掌握了现代航海技术;他在普鲁士学习火炮枪械的射击知识,认识到热兵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器。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大帝时,他已经开始系统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开始了一支强大海军的筹建。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欧洲发达国家去学习。这场波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宗教等各个方面改革运动,彻底改变沙皇俄国的命运,使得落后的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他使得落后的农业俄国完成了工业化的大跃进;在彼得大帝的时代,俄国出现了第一张报纸,开办了第一批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有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第一批的大众剧院和第一批公园....使得俄罗斯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光荣的舞台。
    彼得大帝认为:“如果世界上一个君主,他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加上海军,他就是双臂齐全。”待时机成熟后,彼得大帝下令发动了一系列的争夺出海口的战争,彼得大帝喜欢亲率部队作战,常以海军中将而非沙皇自居。1696年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到黑海出海口,1702年发动北方战争,从瑞典人手中夺到波罗的海出海口,1703年决定将沙皇俄国首都从莫斯科搬迁到这块“战利品”上,下令在全沙皇俄国除圣•彼得堡外,其他地方一律不准建房。他亲自监工设计,从全世界请来能工巧匠,在涅瓦河流入芬兰湾的沼泽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大都市。
    彼得大帝原本很期待自己的大儿子继承皇位,跟他一样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君主,但他的儿子却只想当个平凡人,最后他还亲自监斩了自己的儿子。1725 年彼得大帝逝世于圣•彼得堡,此时他给他的后人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俄罗斯领土已经从中欧内陆国扩张成为了横跨欧亚大陆,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太平洋,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国了,正像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个头看着东方,另一个头着西方……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恩格斯赞叹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2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亲历前苏联CCCP (12)
                   刘  辉
   中国一词在英语中与“瓷器”同音,意为生产瓷器的地方,还好没有叫火药。自从我踏上前苏联土地,中国就变成“给答依”(Kidai),这个奇怪的发音好像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我非常好奇它的出处,我问过许多俄罗斯人和中国的俄语老师,他们均无法解释俄语的中国由来。一次,我在翻阅前苏联出版的一本关于探险家的书籍时,偶然读到一个叫维图斯·白令探险家的人物故事,似乎有点接近了答案。白令1681年出生在丹麦的一个普通人家,成年后,他参加了荷兰海军,进入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阿姆斯特丹海军学校学习。在穿越达伽马航线远渡印度的航行中,白令充分显示出超凡的能力与坚忍不拔的毅力。1703年,22岁的白令受彼得大帝的邀请参加当时新组建的俄国海军,成为一名舰长,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在夺取圣·彼得堡战争中他成绩优秀,获准将军衔。1715年他与一个俄罗斯女人结婚。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无法从空中观察自己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样子,只有靠探险家的活动来解开地球表面之谜,这种办法既慢又不准确。至于亚美大陆是否相连,在白令以前还没有探险家去过,因此人们只是推测,没有定论。探险,就是从事没有多少人尝试过的活动,任何新的探索总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危险性。不管是出于个人的内在追求,还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或者是科考的目的,这样一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对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冲动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1721年彼得大帝决定组建一支探险队到北太平洋地区进行探险活动,寻找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并扩大沙皇俄国的领地。他任命白令为堪察加考察队队长,队员由俄国海军军官、水手和在北方战争中被俘虏的瑞典军官组成。1725年探险队从圣·彼得堡出发,向东开始远征。探险队翻越乌拉尔山脉从欧洲进入亚洲后,在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中向东又走了十多天,一天他们与几个猎人相遇,白令喜出外望上去寻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几个中国北方的游牧猎人,见这些闯入他们的猎场的来者长像怪异:蓝眼睛、高鼻子、白皮肤,就很不高兴地骂了句:“你大爷!”白令探险队就记录下来,他们来到了一个叫“你大爷”的地方。“你大爷”属中国北方骂人的语言,其语音接近俄语“中国”的发音,可能久而久之,一个中国人骂俄国探险队的话“你大爷”就演变成了中国的俄语地名。据路程和时间推算,那里应该是当年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地区。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我无法进一步考证,但是,1728年白令指挥的探险队经过千辛万险终于到达亚洲与美洲的界线:亚洲最东端的东西伯利亚沿岸。他们看到了非常奇异的景色,一边是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另一边却是北太平洋烟波浩淼的大海,两相映照,更令人心旷神怡。他们完成了人类的几项重大发现,一个是天然良港普罗维杰尼亚港湾;第二个是寒带不冻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而最重大的发现是:亚洲大陆的尽头并不与美洲大陆相连,而是由一个海峡隔开的。为了纪念白令和探望险队的这一发现,人们把这个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地处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日界线从中间通过,两地之间最近距离仅35公里,乘坐雪橇不到4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但却隔着一天的日期。白令海峡水深仅42米。据考证,1万年前这里曾是连接亚、美大陆的一座“陆桥”,人类和许多动、植物早先就是通过这里移居到美洲的。
     探险家往往是孤独和不幸的的,1730年白令回到圣·彼得堡,才得知在他新发现的同时,他的五个孩子也相继死亡。1735年白令再次奉令来到鄂霍次克海,这是他的不归路。1741年他向美洲进发,一场风暴将他指挥的两条船分开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这时他们已精疲力尽,无法再将船划回去了,他们漂泊到科曼多尔群岛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在那里,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31名水手病死,77名水手中的只有46人后来回到了他们出发的港口,今天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由于当时摄影技术还未诞生,所以白令生前并没有留下画像。1991年8月,一支由俄罗斯和丹麦人组成的考古队发现了白令和其他五位水手的墓地,他们的遗体被运回莫斯科,通过考古学的方法将白令的头像重新复原。
    为了纪念他的壮举,人们又把“白令海峡”以南、阿留申群岛以北的海域命名为“白令海”。 白令海、白令海峡、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然而,俄语中的“中国”一词也有可能就是根据白令探险队的记录而得来的。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22: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亲历前苏联CCCP (13)
                   刘  辉
    圣•彼得堡是前苏联最大的海港城市,满街的海军告诉你俄罗斯最强大的波罗地海舰队驻扎在这里,这对长期生活在高原、当兵也只是往山沟里钻的我来说,真是大饱眼福。涅瓦河边的海军军校前就停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免费登舰,我也说不清上去了几次,但总希望有一天能登上现代化的军舰。一天,奇迹竟然发生啦:我在圣•彼得堡儿童商店买东西时,突然见到一群身穿中国海军军服的人走了进来,一聊是中国东海舰队的海军,来圣•彼得堡接收两艘"基洛"级潜艇。带队的和我是一年的兵,还是河南老乡。他们马上就要回国,想到各景点看看,顺便买点纪念品带回国。中国部队有句俗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立刻自告奋勇,义务给他们当向导,带他们去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
   整整一个白天,我们乘坐着一辆俄罗斯海军的大客车走马观花似的几乎把圣•彼得堡转了一圈,这座城市据说有三个北京市区那么大。傍晚我们才回到他们的驻地:俄罗斯海军波罗地海基地的两艘潜艇旁。浮在水面上的潜艇看上去不算大,一钻进去才发现比想象的大得多,那个圆胖的身躯全藏在水下,经介绍这是两艘877EKM型"基洛"级潜艇,浮航排水量约2300吨,潜航排水量超过3000吨,算是大型的柴电潜艇。基洛级的内部分为鱼雷舱、指挥室、电瓶室、柴油发电机舱、主推进电动机舱和备用电动机舱六个水密舱段,由于基洛级的预备浮力极为可观,因此六个水密舱中任一舱进水都能确保不沉。“基洛级”潜艇是西方国家对前苏联海军1980年代开始建造的一型常规潜艇的北约代号,其俄罗斯绰号是“比目鱼”。 本型艇是前苏联海军时代研制的最成功的常规潜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浅水区域进行反舰与反潜作战。当时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采购两艘877EKM型和两艘636型"基洛"级潜艇。前两艘877型潜艇属俄罗斯现役的早期型号,中国海军与俄罗斯海军一对一学习,即水手长教水手长,轮机长教轮机长,学成连潜艇一并交给中国。据介绍从1950年代引进的首批四艘6607型"果敢"级驱逐舰时就采用这种办法。当我问为何中国要向俄罗斯进口他们已经用过的潜艇时,他们这样回答道,同中国过去的所有军事装备一样,中国潜艇部队的发展也是在苏联潜艇的基础上开始的。潜艇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所以中国起初并不会制造潜艇。后来,苏联将R级潜艇援助给了中国,中国才开始逐步仿制这种潜艇,并命名为033型。这种潜艇在苏联海军的地位中并不高,而且综合水平也不是很强,在苏联海军中装备数量也不多,苏联一般都将这种潜艇援助给了自己的盟友。后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已经无法从苏联获得新的潜艇技术。中国的军工部门只能开始自己摸索,最后推出了033型潜艇的改进型,那就是至今仍在服役的035型潜艇。这种潜艇服役于70年代中期,从潜艇的性能上来看已经明显落后,但这已经是最高水平,毕竟当时国内军工能力有限。从国外进口是一个捷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从西方国家引进潜艇已经没有可能,只能从俄罗斯引进潜艇。中国之所以看上基洛级潜艇,一是当时这是一种世界最高水平的常规潜艇,前苏联也是在80年代才开始装备海军,性能比中国的035型先进得多,尤其是静音效果极佳,有“潜艇黑洞”之称。由于引进第一批基洛级潜艇时,636型还未完成全部研制工作,所以选择2艘俄罗斯海军现役的877型。二是中国通过引进迅速了解掌握新型常规潜艇的关键技术,为中国新型潜艇设计打下基础。我们的交谈太投机了,竟然忘记了时间,此时已近零点,圣•彼得堡公共交通业己停止,我又身在军事管理区,他们只好让我在基洛级潜艇鱼雷舱里的吊床上睡了一夜,当然这是终身难忘的一夜。
   今天看来,中国当时引进基洛级潜艇其意义并不亚于中国空军引进苏27战斗机。基洛级潜艇装备中国海军后,解决了台海危机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借鉴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今天,中国常规潜艇能出口海外,引进基洛级潜艇功不可没。我登上的这艘潜艇列装中国海军后,舷号为364,部署在东海舰队。由于前苏联海军会在潜艇艇塔上镶嵌双头鹰国徽,所以中国引进的前两艘877型基洛级潜艇的艇塔还留有镶嵌的痕迹。随后,中国海军不仅采购了12艘"基洛"级潜艇,还采购了四艘7000吨级的“现代级”驱逐舰,基本解决了上个世纪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被动局面。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7: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亲历前苏联CCCP (14)
                    刘  辉
    莫斯科市中心有条阿尔巴特大街,是外国游客到俄罗斯购买旅游工艺品必去之处,也许俄罗斯民间从古至今就有这种沿街摆摊贩卖的习惯,当中国“倒爷”从中国带货入俄后,也就入乡随俗地将货就地摆摊贩卖,中国人称之为“练摊”。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政府间货物交换协议为主的贸易机制“官贸”还未形成,而自由的民间贸易形式的“私倒”便很快在两国流行起来,中俄“倒爷”便应运而生。“倒爷”很有中国特色,他们就是利用价差将物品从甲地拉到乙地贩卖的小商贩。建国以来我国一直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残余,属打击对象,定罪“投机倒把”。改革开放后,一批胆大的人开始将港澳电子表等小电器物品倒向全国,他们不仅活跃了市场,也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投机倒把”也渐渐淡出打击范围。后来的“倒爷”一词,专指在中国与前苏联之间的商贩。当时中苏两国都实行外汇管制,贸易结算没有统一的银行体系,民间贸易只能以易货形式进行。由于苏联国内市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价格体系不合理,轻纺产品落后,商品奇缺,所以舶来品在当地很有市场。当时在中国早期公派赴苏留学的人中便开始有人肩背手提中国的轻纺产品和家用电器,利用熟悉的市场和人际关系从中倒卖起来。尽管这些生意只能算是个人的小打小闹,根本谈不上贸易概念,但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经营方式打开了两国大规模“倒爷贸易"的大门。渐渐地在由北京发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上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国际倒爷"。他们把客车当成了货车,当国际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后便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线各停靠站一路倒卖起所携带的货物,日久天长,这种"倒爷生意"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市场。一些人便开始专门雇人从国内发货,那边负责车站接货,然后销售、换汇、电汇等一整套流程。客观地讲,当时中国的廉价商品确实解决了俄罗斯商品匮乏的实际困难,但中国商品质量问题也倒了中国货的牌子,试想,你会去买第二件塞满鸡毛的“羽绒服”吗?
    1993年我去俄时期正遇"倒爷生意"入日中天,你不倒点货就对不起那张火车票。我当时从昆明螺蛳湾用人民币15元进一件混纺毛衣倒到俄罗斯可买80元左右。从北京秀水街进一件70元羊皮衣,在圣·彼得堡可卖到300元。那时中俄列车上全是塞满各种货物,白天人们全在过道上交流倒货经验,晚上才钻入刚够人睡的货物中。我在圣·彼得堡时每星期六都去市场“练摊”,换来的卢布够下个星期开销就行,多余的卢布必须再换成美元,一是卢布贬值太快,二是他们常常通过发行新货币来稳定市场,新卢布一出现,老卢布就成废纸。我刚去俄罗斯时卢布最高面值才是25元,后来曾出现过1万面值,突然有一天又宣布:100老卢布只能换1个新卢布,什么事呀,搞得人心慌慌。好在圣·彼得堡是个旅游城市,涅瓦大街外汇兑换点很多,每个对换点都排成长队等换美元,只要来一个兑换卢布的旅客,长队马上消失,因为俄罗斯人已经对卢布失去信心,手里只要有一点点卢布也要把它马上兑换成美元。但在兑换美元的队伍中只要有一个中国人,就要等好几个兑换卢布的人出现,所以,我在兑换美元时,一定要看看队伍前面有没有中国人。
    圣·彼得堡有两个较大的易货市场,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市郊。我常在市中心的那个市场“练摊”,但这个市场属于旧市场改造形成,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一天我在买货时,一个俄罗斯大妈低声说:“马匪!马匪!”即俄语“坏人”的意思,这时我的货物已经被两个中亚人抢住,我一边往回拉,一边往摊位外冲,当我们三个人连推代拉地冲到市场过道里时,突然一个中国人拦住了我的去路,给我一胸口一拳,一口中国东北口音问我:“哪的人?”
   “哈尔滨的。”我知道这个市场来自中国哈尔滨人多,随口答道。
    他一把将货物抢回来,塞给我。我一呆,他大叫“还不快跑!”说着飞腿向那两个中亚人踢去,顿时就是一场混战。我这才回过神来,抱着货物跑出市场,登上有轨电车回到了驻地。从此,我再也没有去过这个市场,也洗手不再“练摊”。后来听说那里的中国人和中亚人大干了一场,还死了几个中国人。至今,那个救过我的中国东北人形象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俄罗斯有关部门早就想整顿这种无序的混乱的民间贸易,开始实属无奈,随着中俄“官货”逐渐恢复,俄罗斯政府多次以打击“灰关”即走私的名义,查收中国“倒爷”的货物,关闭大型露天市场,特别是中俄列车大劫案发生后,俄方开始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由于大部分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多为从事零售和小额批发业务,因此他们成为这场“新政”的直接受影响者,大量民间华商被迫返乡或另寻出路,数十万名在俄经商的中国“倒爷”群体不见了,轰轰烈烈的中俄易货市场也从此消失了。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2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亲历前苏联CCCP (15)
                    刘  辉
    1934年12月1日,苏联共产党(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走进在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当他在走廊里停下脚步开门时,一颗子弹射中他的脖子,他摇晃一下,转了半个身子,就一头栽倒在镶木地板上,这就是基洛夫遇刺事件。有关资料表明,这是一场有组织的谋杀行动。斯大林认为这是反革命分子向社会主义体制的挑战,发动了苏联历史上著名的大清洗,开展了在全国肃清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间谍分子的大检举、大逮捕、大处决运动,先后牵连500万以上社会各界的著名人物和普通百姓,他们中有40多万人被处决。这场血腥的镇压、清洗运动引起世人的震惊、关注和困惑,成为国际共运和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触目惊心的冤假错案的真相却被掩盖起来。1988年7月4日,苏共中央作出决定,在莫斯科为斯大林时期迫害致死者建立了纪念碑。
1939年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长达近5小时的上、下集电影《伟大的公民》就是根据基洛夫事件编写的,这也是中国文革期间少数能放映的内部影片之一,目的还是告诉要人们党内有两条路线的斗争。当时我们才十一、二岁,悄悄地混入省委礼堂观看了这部电影,印象是此片对话多、会议多、沉闷、枯燥,只有当剧中主人公沙霍夫笑着走入办公室传来枪声时才令人震惊。也许是这声枪声给我的印象太深,所以,当1993年我来到圣•彼得堡戏剧电影大学留学时,向校方提到这部电影,校方专门为我们放映了一场《伟大的公民》,在252分钟的时间里,我抛开了政治见解,用专业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这部电影,发现作者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比较下功夫,注意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演员表演、导演的场面调度、蒙太奇处理以及摄影的角度、布光都非常讲究,是一部以政治命题的艺术影片。我不得不承认,在电影艺术创意上,前苏联电影艺术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是苏联电影《普通一兵》,这部影片描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英勇顽强,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最后壮烈献身的故事。我无法确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烈士是不是受这部影片的影响,而扑向敌人的机枪口的,但是,当我在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我们曾经向祖国宣誓,要向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学习,如果前面有敌人的机枪口,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堵住。因为那时我们的部队的政治思想宣传鼓动工作就是这样。我相信,那年代的每一个军人都会有这种勇气,这就是我们对祖国和人民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苏联与中国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伙伴,在政治发展的历程中有过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也有过冷若冰霜的交恶时期,但不管两国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和相互影响是不可能完全阻隔的。物质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但文化艺术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成果却长久留存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苏联电影作为中苏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极大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建国初期电影拍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而苏联电影的艺术成就、道德力量和政治素质符合中国的国情。苏联电影故事性极强、艺术底蕴深厚、样式丰富,并非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也不太文艺得让人难以理解,看过之后其对生活的真实描摹,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表现主题的高尚深刻,让观众久久难以忘怀,感动长存。苏联电影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人。
   关于前苏联的电影,俄罗斯老师们都很自豪地讲道,在美苏两国对峙的长时间里,每一次苏联电影来到国际上,都会首先遭遇西方国家的嘲讽与冷眼,但是当他们看完之后,又不得不承认苏联电影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前苏联电影的艺术成就在于,它能让人忘记冷战和忘记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很多领域苏联极难得到西方的理解与尊重,但他们却运用高超的电影艺术战胜了一切偏见。在冷战时期,苏联电影甚至获得过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电影节奖项,包括两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战争与和平》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可以说,前苏联的电影在全世界是盆满钵满、荣耀长存。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2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亲历前苏联CCCP (16)
                     刘  辉
     罗姆,苏联导演,说他的名字中国人很陌生,但说他拍摄的电影就如雷灌耳:《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那些经典的台词至今我仍能朗朗上口:“当心,有毒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那时我们可以跟着电影一起念台词;每当我们从高处往下跳时,嘴里一定会高喊:“瓦西里…”;当一个人不按时到时,我们嘴里就会念叨:“过了半点钟,又过了半点钟”;我们不愿跟谁打交道时的口语是:“我们不理采他!”;我们打群架时,领头的一定会大叫:“庆祝列宁,乌啦!” 罗姆导演于1937 至1939年导演的列宁事迹两部曲成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66 年他导演的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探讨了法西斯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在国际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1年罗姆逝世后,人们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碑。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了新思维运动,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也因为美化斯大林和篡改历史,自1988年起被禁止公演至今。
    当我把我们童年对苏联电影的印象讲给俄罗斯老师听时,她立即为我安排了一个专题讲座,题目:“中国人眼里的苏联电影”,讲座的对象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学校还专门请来了翻译。电影艺术是没有疆界的,我半表演式的讲解,他们居然也能理解,也能听得懂,最后讲座在“中国•俄罗斯”欢呼声中结束。
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五位女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我清楚的记得,1985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首播了这部电影,时隔30多年,我们再次看到久违的苏联电影,这部影片也成为在中国引起反响最强烈、最受欢迎的苏联影片。学校还为我们安排了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课,他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人的资本。” 罗斯托茨基给我的印象是,精神矍烁而稳健有力,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其实那时他已经不年轻了,已71岁高龄。他当过骑兵,受过重伤,九死一生,给斯大林献过花,见过毛泽东、赫鲁晓夫、高尔基、勃列日涅夫。因导演《大地和人》还被打成过反革命分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完成之后,上面审查片子时剪去了影片中女兵洗澡的30秒戏。罗斯托茨基大为愤怒,直接去找文化部长据理力争。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看过这部片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和罗斯托茨基都是战争中走过来的人,他亲自打电话说:“谢谢你,让我看了一部这么好的片子……”第二天,文化部长马上来找罗斯托茨基,影片立即在全国公映。几经波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终于完整地与苏联观众见面了。令罗斯托茨基遗憾的是,影片在与中国观众见面时,这30秒戏却被莫名其妙地剪掉了。
    在他的指导下,我创作了一个电影、舞台剧本《K3/4次国际列车》,故事梗概:1957年在北京开往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上,前往莫斯科留学的中国小伙李阳认识了留学回国的苏联姑娘娜塔莎,在苏期间,李阳在娜塔莎的帮助下很快越过了语言关,适应了牛奶面包的生活,交往中他俩慢慢地产生了感情。在李阳学成回国的K3/4次国际列车上,在《莫斯科•北京》的歌声中,他们约定了终身。不久,娜塔莎成为苏联专家来华援助,在娜塔莎的帮助下,李阳熟悉掌握了大型机械的操作,这年他们喜结良缘,次年一对龙凤胎来到人间。正当他们一家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时,苏联撕毁援助协议,撤走了专家。1959年娜塔莎带着女儿登上K3/4次国际列车回国,李阳将一个观音和佛的玉佩一分为二,女儿戴上佛,儿子挂上了观音,从此,一家四口人由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斗争被一分为二,20多年杳无音讯。1985年中苏关系开始解冻,双方民间贸易出现,“倒爷”李欣在K3/4次国际列车上认识了苏联接货人丽塔姑娘,当他俩差一点上床时,彼此发现玉佩,合二为一,他们就是当年的龙凤兄妹。兄妹相认倍感交加,约定天各一方的一家人再次团圆在奔驰在中苏两国的K3/4次国际列车上。
    罗斯托茨基导演给我的剧本打了五分,还积极为我们推荐演员。我回国后还通过电话,当他问道《K3/4次国际列车》拍成电影没有,我只能惭愧地回答:“涅都”(俄语:没有)。我回国后,中国的电影制作已经市场化,这种艺术色彩较浓电影是没人愿意出钱投资的,那个艺术电影创作的时代已经消失,下一个轮回我也不知何时出现。现在罗斯托茨基导师己95岁高龄,我衷心祝福他百年长寿。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2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亲历前苏联CCCP (17)
                     刘  辉
   “开始!”导演一声令下,乐曲骤起,聚光灯照耀下的舞台上,“天鹅”和“王子”正在翩翩起舞,摄影师坐在升降机上拍摄,观众席上坐无虚席,突然广播里传来命令:全体“КГБ”(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人员立即到各自单位报到,只见舞台上“王子”听见命令后放下“天鹅”下场了,身着便衣的观众一大半起身走出了剧场……这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里正在拍摄的一部反映前苏联克格勃的讽刺喜剧影片。克格勃是前苏联反间谍部门,也是“大清洗”时的专政工具,由于克格勃的职能过大,几乎涉及了国内所有的领域,甚至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克格勃出身。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1993年3月我到俄罗斯时,苏联刚刚解体一年多,各地还在清算前苏联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各电影机构也正在拍摄反映苏联时期各种罪状题材的影片。这个现象对我来讲一点都不陌生,电影其实总是走在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就是从批判“毒草电影”开始的。中国粉碎“四人帮”后又拍摄了大量骂“四人帮”的影片,一直到1986年谢晋拍摄的影片《芙蓉镇》,此风才基本平息下来,整整十个年头。俄罗斯也不例外,我在当地电影院里,曾见到每当影片里出现各种调侃挖苦前苏联的内容时,观众们就会高声喊叫、吹口哨、拍椅子,他们的情绪和中国人在1976年10月的情况一个样。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电影业一蹶不振,影片产量从每年上百部骤减至每年二三十部,而多半的俄罗斯自产的影片很少能在影院里放映。位于莫斯科列宁山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建于1927年,现有摄影棚13个,另有录音棚及其他保障电影生产的技术厂房和制作车间,可年产50部故事影片和电视剧,是前苏联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前苏联70%的电影都是出自这里。1994年当我来到这里时,眼前的制片厂已失去了当年的光环,一半摄影棚闲置着。据介绍,当年国家拨款的制片费用只能拍二、三部影片。电影是用钱堆起来的艺术,一旦没钱,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束手无策,曾经拍过著名的"悲喜三部曲"即《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及《两个人的车站》的导演梁赞诺夫,在苏联时期,他是一个伟大的连"每一只狗都认识的导演",苏联解体后,他只拍过《你好,傻瓜》等四部电影。当我问他,你这么伟大的导演不忙着拍电影,而是来学校讲课时,他回答道:他已经有五年没有拿起执导话筒了,来学校讲课一可以有一定的收入,二可以将他的艺术经验传承下去。梁赞诺夫一生拍摄的电影几乎全是喜剧片,而且几乎都是悲喜剧电影,这种影片通过滑稽和节外生枝的情节变化,让观众见到喜剧背后荒谬可笑的悲剧本质,让人产生笑中带泪的效果。梁赞诺夫导演仿佛就在演绎自己艺术人生的悲喜剧,也许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在解体后的前苏联不止梁赞诺夫一人。为了摆脱困境,俄罗斯著名电影艺术家们不得不寻求西方国家的资助。但是,他们也不得不在影片的创作上迎合西方影视商人的口味。我知道,这正是有艺术良心的俄罗斯电影导演最痛心的事。
    当然,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电影艺术家,他导演的电影《俄罗斯方舟》拍摄资金来自于西方,但是这部影片却是他一次雄心勃勃的实验。影片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著名宫殿“冬宫”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整部影片就由一个镜头一次完成,影片中没有一次切换,把电影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第一部使用高清数码摄影机直接拍摄在硬盘上的故事片。这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摄制场地包括了35个宫殿房间、参加演出的850多名演员。影片横跨四个世纪,展示了俄罗斯历史的动荡风云。这对导演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冒险。但索科洛夫成功了,《俄罗斯方舟》成为了世界电影的杰作!
    前苏联解体后,不光是电影业,其实整个文化艺术的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都面临着“经济危机”,国有的艺术团体全部转入市场,断奶断粮,为了生存和发展,“功勋艺术家”们放下脸面,纷纷出国寻找商机,要不然怎么会在昆明的小戏场里能看到俄罗斯大牌剧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在云南著名企业的年会上能听到乌克兰交响乐团演奏的世界一流的音乐会。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6: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亲历前苏联CCCP (18)
                     刘  辉
    在俄学习的第二年,学校接了一个电视商业广告的生意,拍摄新型拉达汽车。学校知道我在中国国内就已经独立导演过影视剧,于是我也应邀参加了摄制组。我们一行来到了位于莫斯科东南1000公里处的陶里亚蒂市,这是一座伏尔加河岸畔的工业城市。1964年,由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设计的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建立在这里,汽车城也就根据意大利共产党人帕尔米罗·陶里亚蒂的名字来命名,用人名给一切事或物命名是斯拉夫人的专利。
    现在5、60岁的中国人对苏联汽车一点都不陌生,建国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座驾是苏联“吉姆”,省级领导的座驾是苏联“伏尔加”,市级领导的座驾是波兰“华沙”。“吉姆”昆明当时有两辆,主要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外宾的专用,后被国产“红旗”取代。原云南省第一把手谭甫仁有两辆专车,一辆“伏尔加”和一辆下乡专用的“嘎斯69”吉普车。“伏尔加”后被国产“上海”取代。“嘎斯69”后被“北京”吉普车取代。“华沙”车则是中国第一代公务用车,这也是一款根据前苏联“胜利M20”技术转让给波兰产生的通用型轿车,后被俄产“拉达”取代。我对苏联汽车也是情有独钟的,小时候父母单位的车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各种废弃的汽车零件都是我的收藏,中国根据苏联“吉斯150”生产的“解放AC10”牌汽车和根据苏联“嘎斯51”生产的“跃进”牌汽车都是我的忠爱,它们的油箱铜油管还被我们制成火药枪的枪管。来到部队,更是清一色的苏系国产车,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团在越南缴获了两辆“嘎斯69”型越野车, 我们将其中一辆改造成为电影放映车,可以说:这是全军唯一的一辆用战利品改装的电影放映车。由于苏联汽车有经久耐用、马力强劲的特点,因此也有"车轮上的坦克"的称谓。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德国大众、日本尼桑、丰田等车型的引入,苏联汽车也因技术落后,故障率高等问题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拉达汽车是伏尔加牌系列旗下的汽车品牌,也是前苏联第一款专为老百姓打造的轻型轿车,其原型车是意大利“菲亚特”124车型,1980年代后期,昆明大街小巷全是这款拉达汽车,国人对它不陌生,我们拍摄的是这型的新款,国内并不多见。自1966年开始生产“拉达”汽车后,拉达汽车厂便一直保持着苏联"功勋模范"的美誉,汽车销售或援助到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是前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和一面旗帜。据介绍,1984年工厂制造了72万辆车, 平均每天生产近2000辆新车。20多年后的1993年工厂停止生产老车型,升级换代改产新车型。一辆拉达车1993年俄罗斯标准售价为2000美元,约人民币19000元。拉达汽车厂和当时中国大型企业一样,是一个集生活、文化、教育等各种服务设施、完全自给自足、配套齐全的“小社会”。
   电视广告拍摄方案由校方拟定,摄制组具体执行,广告创意中规中距,其中一部由我执导:一辆新型拉达汽车与火车赛跑,经过各种难关险阻,拉达汽车最终战胜了火车。台词:“带你战胜一切困难的新拉达汽车!”拍摄中,我采用中国功夫片里常用的一招:人一跃飞上高墙的模式,火车驾驶员和汽车驾驶员一跃跳上几十米赛道上的火车和汽车,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惊叹。比赛中,汽车飞速穿越铁路,瞬间后火车又忽啸而过险些相撞,制造一种惊险感。这两个镜头我均采用正拍倒放的特技摄影技术,第一个镜头是拍摄两个人均从高处往下跳,倒放时会出现两人均飞上赛道的奇特效果。第二镜头是在工厂区内铁路和公路交叉口拍摄,火车先倒车开过交叉口,汽车又倒车开过铁路。正放时就会产生差点相撞的惊险效果。一个月后,我们拍摄的拉达汽车系列广告在俄罗斯“中央电视台”和各种媒体播出后,反映良好,汽车销量增加,厂家满意,我们交了答卷,校方赚了钱,皆大欢喜。
    据说,当年邓小平视察了长春一汽见到中国基于伏尔加汽车图纸打造出来的第一辆红旗牌轿车时问道:“红旗比伏尔加怎么样?”当听道“比伏尔加高级”后,邓小平笑了。岁月峥嵘,2016年中国汽车产能超过20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汽车业己经打入俄罗斯市场,并在俄罗斯建立了汽车生产线。今天,三十年河东的“老大哥”其GDP还不如四十年河西“小兄弟”的一个广东省,在中国大地上,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情感的前苏联汽车早已销声匿迹,只会永远的留在我们曾经的记忆之中。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6: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亲历前苏联CCCP (19)
                     刘  辉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1700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时区,因此,航空业非常发达,人们出行一般都是乘坐民航客机,中短途乘坐雅克—34、图—134、图—154客机,长途则是伊尔—66、伊尔-86大型客机。当时我乘飞机在俄罗斯任何一个机场降落时,都能见到停机坪上一望无边的苏制各型飞机,前苏联的飞机产能可见一斑。我回国赴俄时也喜欢搭乘飞机,一是机票便宜,二是省时便捷,乘坐机型基本都是伊尔-86,这是前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宽体客机和第一种翼下吊挂四台发动机形式的客机,经济舱可乘坐350人。伊尔-86机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双过道客舱,下层舱为行李舱和货物舱,而且上下飞机无需机场的登机梯,机上装备有专用登机梯。在俄乘机时,机长会出到客舱自我介绍,长途客机一般都由“功勋飞行员”驾机,他们大都从空军转来。由于圣·彼得堡每年7月有“白昼”即天不会黑的现象,再加上飞机由西向东飞行,所以,我乘夜晚航班从圣·彼得堡到阿拉木图的8小时竟全是在白天里飞行。我的印象是苏联飞机与欧美同期飞机相比,油耗高、装饰差、噪音高,特别是空调喷出的冷气还是湿雾状态,在机舱里给人一种烟雾腾腾的感觉。但飞机性能还是不错的,飞机一起飞常常感觉在垂直上升。据乘客介绍,这条航线过去是一种叫图—144超音速客机在飞行。1974年我上中学时,在中国《航空知识》复刊后的第一期里就读过图—144坠机事件:1973年6月3日它在参加巴黎国际航空展览飞行表演时,飞机左翼突然断裂,在空中解体坠毁,飞机主体坠落砸死几个人,毁坏了15家农宅,6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1977年11月图-144开始在莫斯科到阿拉木图的航线上定期运载旅客,这也是第一款在世界上投入商业运营的超音速客机,比英、法合制的“协合”式超音速客机还早两年。但后来因出现较大航运亏损,苏联民航局才将机型改为伊尔-86。很遗憾,我只在俄罗斯航空博物馆里见到过图-144,我认为,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也是一款不为过时飞机。
    其实,我与苏制飞机从小就很有缘,据我父母说,那时内地火车不通昆明,我刚满月就乘飞机从昆明飞到贵阳,机型就是苏制伊尔-14,童年我又乘此飞机飞出过昆明,那时能两次乘坐飞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伊尔-14是一种双发中短途运输机,载客32名,1950年首飞,1954年投入生产。中国从1955年起购买了49架,承担专机和国内的客货运输任务。昆明军区在1970年代就有一架伊尔-14值班飞机,停在巫家坝机场上待命,这型飞机1980年代后逐步退役。中国从1959年引进了一批伊尔-18四发中长途大型客机,是中国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主力机型,经常执行运送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经昆明出访缅甸、越南等国飞行任务,所以,我们当时常常能见到这种“五个头”的飞机飞过昆明上空。1972年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从北京去上海签订“上海公报”时,也是由周恩来总理陪同乘坐伊尔-18。1990年代此型飞机在中国发生了两起重大坠毁事故后,伊尔-18遂全部退役。我在俄期间,中国商人牟其中曾制造出用国内滞销积压商品换回4架图—154客机的轰动消息,后来牟其中又因此事锒铛入狱。当时在圣·彼得堡涅瓦河上游的拉多加湖里曾有飞上飞机营运,由于水上飞机无需机场等复杂的地面设施,我曾联系是否能落户昆明滇池,这样去澄江、大理、泸沽湖等地就会有新的途经,后因航线属军事管理而告吹。
    1960年代末由于安-12(中国编号“运8”)作为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一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能超过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四发大型战略运输机伊尔-76。1984年苏联研制的A-50空中预警机和后来中国自行研制空警-2000大型空中预警机都是采用伊尔-76作为载机。伊尔-76是一型非常成功的运输机,1990年代中国引进了几架,在各种突发事件和抗震救灾中均有出色表现, 2005年中俄又签订采购36架伊尔-76军事运输机和4架根据伊尔-76改型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价值10亿美元。原来生产伊尔-76的乌兹别克塔什干航空制造厂无法胜任俄方的生产任务,最终导致俄方至今也没能履约。
     2013年1月26日中国首款自主战略重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尽管发动机还是俄制D—30,但国产的WS—20高涵道比涡扇喷气发动机即将下线,国产飞机即将告别“心脏病”。中国民航最后使用苏式客机是新疆航空公司,进入21世纪后,原有的五架图—154型和两架伊尔86全部退役,中国民航从此彻底告别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使用苏制机型的历史,整体转换为欧美机型。随着中国开始实施的大飞机发展战略,国产C—919和C—929客机试飞和研制,中国天空也会彻底告别清一色外国生产的飞机时代。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6: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亲历前苏联CCCP (20)
                     刘  辉
莫斯科共有三个大型民用机场,一般从中国飞抵莫斯科的飞机均在谢列梅杰沃国际机场停靠。至于军用机场有多少恐怕只有俄罗斯空军才知道了。1993年8月第一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莫斯科东南约40公里的茹科夫斯基市的一个军用机场里举办,这是一座用俄国航空力学家茹科夫斯基命名的城市。茹科夫斯基1847年1月17日出生,1921年3月17日卒于莫斯科。他在俄国空气动力学、航空科学和天文学等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列宁称为"俄罗斯航空之父"。
航展是由俄罗斯航空工业各企业和设计局联合举办,是检阅俄罗斯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最佳机会,俄国相关厂商均会利用这个商机展出各类型先进产品,除了最受瞩目的各类军、民用飞机外,俄罗斯厂商还在会场展出多型导弹系统、雷达系统、无人机等装备。前苏联是除美国之外世界上航空航天工业力量最强、水平最高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为寻找市场和合作伙伴,俄罗斯航空业联合举办了这次航展。当时我正好赶上,相约了几个中国航空迷一起前往观展。首届莫斯科航展展示了二战以来苏联生产的各型飞机,其产品之多,型号之复杂超出一般航空迷的想象,其中中国人最熟的当数“米格”系列飞机。“米格”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1937年苏联的两个飞机设计师的人名,他们一个名叫“米高扬“,另一个名叫“格列维奇”,两个人合二为一便是闻名世界的“米格”。“米格”家族从此走上世界战斗机的舞台:米格-1、米格-3、米格-7、米格-9、米格-13、米格-15“柴捆”、米格-17“壁画”、米格-19“农夫”、米格-21“鱼窝”、米格-23 "鞭挞者"、米格-25“狐蝠”、米格-27“鞭挞者”、米格-29“支点”、米格-31“猎狐犬”、米格-35“支点F”。按照苏联习惯,战斗机按单数编号,轰炸机等大型飞机按双数编号,机型后面的代号是北约起的。
1949年中国空军从第一代米格-9喷气机开始接手,1950年抗美援朝换装米格-15,1956年第一架国产战斗机按米格-17图纸生产,中国编号:歼5。1960年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开始装备,中国编号:歼6。此时中苏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但是1962赫鲁晓夫还是批准向中国出售米格-21战斗机技术,中国编号:歼7。从此,中国战斗机走上了自研道路,歼8是歼7的双发放大型,歼9未能生产,歼10已是中国根据西方技术和理念自行设计出来的战斗机了。1989年西方对中国实行军武禁运,中苏关系恢复正常,歼10又装上苏制发动机才得以飞上蓝天。此时中苏开始新型战斗机引进谈判,苏方推荐轻型米格-29,中方看上苏—27,双方左磨右擦,终于在苏联解体前签订合同,在引进飞机的同时还引进一条生产线,而且还是易货贸易。据说那年中国杀了三分之一的狗,因为俄罗斯妇女们都缺件狗皮外衣。中国跳过米格-23、米格-25两个级差,终于一举扭转空军落后被动的局面。随后中国又引进了苏—30、苏—35,中国空中打击力量一跃进入世界前列。
苏系列飞机也是根据飞机设计师苏霍伊而得名,苏霍伊的设计工作以大胆创新而著称,他总站在世界最前沿探索未来飞机的设计。令人遗憾的是,苏霍伊1975年逝世时,并没有看到世界最成功战机之一的苏-27问世。接班人继承了先辈的作风,最终赢得市场,最后把米格公司几乎逼到了倒闭的边缘。
    首届莫斯科航展中国军方肯定必到,因为当时苏—27已经开始交货。在航展上我还见到了一个云南奇人平可夫,他1984年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1986年自费赴日本,在语言学校就学,最后在加拿大定居。他原姓张,因崇拜苏军将领朱可夫,遂起名安德烈•平可夫,他在加拿大创办了世界知名军事刊物《汉和防务评论》。由于他的文章有不实之处,传说曾在加拿大被爱国华人痛打一顿,中国专业的军事人物认为他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业余爱好者。也许是平可夫娶了一个日本太太,所以他的杂志叫“汉和”,人们有理由怀疑他是“日本间谍”。作为云南老乡,我还是对他的才干、能力、勇气和成就点赞的,作为一家在海外出版发行的华文军事杂志,又以中国军事发展为主题,有些问题是保密和敏感的,我见他采访我军方代表时就被礼貌的拒绝了。
   由于俄罗斯对中国自行仿制生产苏—27的中国版歼—11等问题不满,随后在中国引进第一艘航母舰载机苏—33数量上又分歧较大,中国最后通过乌克兰解决了舰载机的技术问题,成功制造出歼15舰载机,列装“辽宁”号。在2013年第11届莫斯科航展上,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7架歼-10表演机参加并进行飞行表演,歼-10是首次飞出国门与世界先进战机同台竞技,也是“中国蓝天仪仗队”组建51年来首次飞出国门,走向国际飞行表演大舞台,中国空军在“老大哥”面前第一次彰显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脱离苏式飞机影子的第三代的战斗机。目前,世界上有五款第四代战斗机(俄称第五代)成功试飞,即美国F—22、F—35;俄罗斯T—50;中国歼—20、歼—31,但只有中美两国定型生产装备部队,行武出身的“老大哥”终于晚了“小兄弟”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