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昆明杂谈] 生活新报总编辑李克炎:我没跑,在病休治疗!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3:0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南《生活新报》会不会成为云南第一家倒下的都市类报纸?

资深记者保磊微博寻老总发饷,发行员自发保卫印刷资产

施怀基说

在云南四大都市类报纸(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中,可以说《生活新报》的背景是最弱的——残联。晚报是老牌,背景是报业集团;都市时报背景是昆明报业;信息报背景是南方报业!所以,早在多年前,四大都市报(之前还有《东陆时报》)互相撕逼,大打价格战,25元订阅一年都市类报纸的时代,许多人都觉得,《生活新报》肯定要被虐死。

但是,在那个最艰苦、竞争最惨烈的时代,《生活新报》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传媒圈做出了很大的名气。因为当时的《生活新报》,时常爆出一些全国轰动的新闻,被圈内半真半假、半奉承半讽刺的称为云南的《南方周末》;因为当时《生活新报》旗下,还汇聚了一大批在各大圈子中也算赫赫有名的人才;因为在当时,《生活新报》还在为云南各大媒体输送着人才,美其名曰云南报界的“黄埔军校”!提起当时的《生活新报》,竖拇指的人还是很多的。

在那个时代,《生活新报》的报头上赫然打着“新闻改变生活”。

2013年,《生活新报》曾经做了一个“重装上路”的专题,其中,生活新报自己的小档案是“ 曾用名:云南残疾人报、残疾人导报;英文名:LIFE NEWS ;籍贯:中国 云南 昆明 ;出生日期:2000年2月28日; 爱好:仗义执言 谈古论今;特长:讴歌时代 针砭时弊;圈中地位:云南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平媒”

此时,《生活新报》已经离开了陈磊时代,进入李克炎时期。李克炎最大的爱好,貌似就是报纸改版,折腾。他来《生活新报》没几年,改版经常见。他的改版,最终偏离了《生活新报》小档案中自己说的爱好和特长,报头也改为:“点燃财富梦想,传递温暖力量”。《生活新报》开始搞社区活动,说社区长短,报社办公楼,也开辟出来,专卖土货。中豪集团的新螺蛳湾,占据着没一期报纸的最多版面。

负面评价迎面而来:《生活新报》已经变成社区报!收费的DM广告!新报公信力急剧下降!新报必死……

虽然不排除有竞争对手恶意的诽谤,但是,不是所有的评论者都别有用心。

对于李克炎领导的《生活新报》,圈内圈外日益不看好,一些员工开始离职——当然,也可以说成媒体圈跳槽是正常现象。但我认识的新报的一些朋友,也开始失望。

有一位朋友,失望到了愤怒,他曾跟我说:“《生活新报》倒闭之前,我绝不跳槽,我要看李克炎怎样搞垮报社!”

但是,他并未心口如一,他提前跳槽,成为少数没有被拖欠工资的人,也没有成为今天多数的维权之人。

不停改版折腾,不再做新闻的李克炎一直信心满满,他在一次改版中回应质疑:“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在瞎折腾,但还真不是,而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许多《生活新报》的记者,依然相信这个李总,能够真的把报纸变成凤凰,依然忠心耿耿,哪怕放下笔,去卖杂货,以便让报纸浴火重生!

但是,李克炎来《生活新报》折腾了两年多,大家并没有看到凤凰出世,反而找不到李克炎了!报社老总失踪,让更多人觉得,《生活新报》要涅槃了!以至于一直小心维护《生活新报》声誉的公共新闻报副主任保磊公开发微博“寻找总编”,《生活新报》上演“总编去哪儿了”的戏剧!以至于更多记者在微博上公开维权、讨薪!

李克炎给《生活新报》定位的“点燃财富梦想,传递温暖力量”,不仅没有让报社的记者、工作人员实现财富梦想,就连最简单的温暖,也没有给他们留下。

他悄无声息“失踪”,留下的,是报社同仁们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欠账,留下的,是一颗颗对他失去希望的冰冷的心! 即便随后他给报社员工进行了伟光正的、推脱责任的回复,但是,这欠账,他能还吗?已经寒了的心,他能再传递温暖吗?

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生活新报》,还能坚持下去吗?

《生活新报》记者保磊发出第一条“寻找总编”的微博,《总编去哪儿了》正式启幕!

随后,记者保磊又发微博,直指李克炎:“是的,作为主编没有人格力量,报纸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报格。”之后他又说明:“本人今日在微博上发出一条寻找生活新报总编的微博后,被多人误解成生活新报已经停刊,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死掉的都市报。在此特作如下说明:1、我们会继续寻找片区管委会主任(即总编辑);2、这和报社生死没有关系,我们没有接到休刊或者停刊指令,我们的记者依然在努力工作;3、我们的权益会维护到底。”

《生活新报》总编李克炎回应:

李克炎对目前局势的几点看法

各位同仁:目前的局势,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关于内部一些说法,和报社今后的走向,我说一下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基本是在高管会上多次重复的,也算一个啰嗦。

1、生活新报是一个很脆弱的平台,唯一的功能就是养活一批人。2012年10月,集团领导找到我,要我到生活新报去。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自收自支,集团不能再拨款。因为很多董事反对继续往报纸投钱,只是陈志老总对报纸有感情,坚持不撤退。当时生活新报的财务状况是,欠纸厂款项6000多万

,欠税务局300多万(此说从后来的相关部门法律文件当中得到印证)。集团的投入近2个亿(此说我没有考证,应当以资金往来凭证为准)。这就说明,如果按照法律要求,履行还款义务的话,报社已经难以为继。只能做老赖,欠债不还,养活一批人。这就是我处理各种关系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尽量让这个平台活下去,尽量养活更多的人。

2、2012年底,我到昆明,了解到2012年的总收入是6500万元左右,集团拨了一些钱,基本维持了运行。此前的是非,至今我仍不做评论。当时根据广告的运行状况,加上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在管委会上,我明确预测,2013年的广告收入,将会下滑1000万以上,整个片区将会出现巨额亏损。2013年上半年,整个运行完全如我的预料。4月份,集团安排我做了管委会主任,6月份,

接手经营工作,当时广告份额,呈现下滑的趋势,最差到了百分之18左右(具体以财务数据为准)。2013年7月份,我上任以后,对经营做了一些调整,遏制住了下滑趋势,广告占比有所上升。又对整个片区进行了管理调整,当年完成广告收入5500左右,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可以算出来,如果不做调整,报社的财务危机早就爆发了。

3、2014年,我们虽然在整体运营上,比3013年度减亏100多万,广告份额,有所增长(可查财务数据)。但是在现金流上,非常紧张,要支出近5000万的现金,而我们的广告收入,只有4800万左右,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实物,还有一部分是拖欠。所以只得卖了几套房子,才勉强过关。

4、今年以来,广告出现了断崖似的下滑,全国的都市报都是这样,大名鼎鼎的南方报业都出现亏损。同城四家都市报,广告减半。云南信息报,靠过去留存的2000万利润维持,昆明日报老总姚先生坦承都市时报靠集团拨款。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生活新报,只能自救,那就是转型瘦身。其中最主要的,是发行的转型瘦身。从3月份开始这项工作,采编广告与行政财务基本完成,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发行进展缓慢

到五月初,集团派李刚老总接替我的工作,我离职治病,李刚老总在高管班子中也做了传达。

5、我在生活新报工作期间的两个心态:一是与人为善,不是说我不懂权谋,而是生活新报这个平台很脆弱,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经不起半点折腾。5月初集团领导一到昆明,就说:“早说过某某某是最大的问题,要你清除,你不听。果然出事。”集团明确要求,某人不可以管事,我也进行周旋,尽量照顾各个方面的面子。可以说,在生活新报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我都是看优点,今天说这个话,不是讨好什么人,而是表明自己的一个人生态度,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二是一视同仁。我向残联领导汇报过,不认为自己单纯是十方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单纯是报社的人,我们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求生活的人

。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十方和报社的概念。这个可以从各项管理措施中得到证明。正如我在多个场合所说,这个平台太脆弱了,只有各个方面真正协商团结,相互体谅,才可以维系下去,任何一方出问题,都做不好。

6、有人目前将报社的现状归咎于我个人,甚至有人还煽动提出将我揪出来。我很乐意被揪出来。心底无私,行得正怕什么?

有人造谣我们携款潜逃,煽动要将我们揪出来。揪出来,无外乎是交代自己的罪行。请那些煽动将我揪出来的人将财务经营数字拿出来查找我的罪行:

第一:经营广告同城占比下滑没有?广告经营数据,从我接手的百分之18到百分之22以上(还不包括多种经营折算版面)难道是罪行吗?难道要我对全国都市报的全面亏损负责吗?难道要我对生活新报不仅没有留存反而还有巨额欠债负责吗?难道要我对生活新报无法贷款无人拨钱负责吗?

第二:查一查是不是以权谋私了,是不是多吃多占了?我目前集管委会主任总编辑总经理于一身,有几个自我要求的原则,私人请客不报销,同事聚会不报销,在报社买东西,按照普通员工的标准进行。连我按照规定可以报销一次的探亲路费也没有报销,某些一年报销近20万元的人,敢和我比吗?香港的上市公司年度审计之后,都对我的严格自我要求表示敬佩。集团陈志老总和我素昧平生,如果我不是这么严格自我要求,为何会信任我?关于这一点,有人有兴趣,可以查财务账目,可以咨询林玉娟刘艳萍程帅。

第三:查一查我是不是努力在工作,为这个平台找出路?我一个人管过去三个人做的事情,千头万绪,自然细节方面,是不可能都做好的。但是这个平台,大事一点不能懈怠,比如前期采编的转型,每天采编的评论和导向,中期发行的压缩成本,哪一样不是亲力亲为?日常精力投入最多的是营销方面,可以查一查,我拜访了多少商业客户,多少家银行,多少家商会?最了解我的工作的是程帅,他和我在一起最长,制造谣言的人,你敢问一下程帅吗?哪一个周末不加班拜访客户,我们何时不是在谈论生活新报的转型?

第四:查一查我们关于报纸转型是否错误,项目加传播的模式,是全国的报纸都在探索的,难道唯独放在生活新报就错了吗?我们的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项目已经初见成效,怎么就断定不行呢?有人念念不忘生活新报过去以舆论监督为主,为何不能盈利?个别人可以问一下王利平叶新玮等编委,过去做舆论监督的路子,在后来的管理氛围下,做得下去吗?我对采编的要求是不做中间新闻,低的低下来搞服务,高的高上去,引领思想,奖励策划,奖励搞得好的重点报道,难道是假话吗?

7、生活新报活下去唯一的出路还是瘦身,要长治久安的出路还是在于转型。不管另找投资商,还是自营,还是十方接着做,都必须走这条路,每年4000多万的支出,起码生活新报是无法承受的。发行转型闯关,必须要做,以收定支,必须要做。这句话,或许是题外话,但是我仍然要这么说。不管以后谁来做,还是会走这条路。我只是改了一半,就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阻力,第一次,不和单位领导见面,直接到残联,第二次,不等集团领导的回话,直接到残联,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有待明眼人鉴别。如果以后还是按照我们三月份就开始做的思路进行,那为什么有人还要不惜损坏这个脆弱的平台来折腾呢?

8、我衷心希望这个平台继续下去。以我打工的经历来看,陈志不是一个坏老板,在这个平台上也投入了不少。所以听说集团要停止印刷报纸,第一时间我和集团陈总进行了沟通。陈总说按照目前的亏损状况,每年要亏损2000多万,如果不能做到以收定支,很难支撑下去。如果做到以收定支,还可以继续做。我以前就和发行员工说过,至今我的观点仍然不变,也和陈总沟通过多次,在这个平台上的员工工资,不谈法理,单说人情,如果还要继续合作的话,必须想办法解决。以后我还是这个观点,不会变化。

9、过去为了这个平台,有人说些什么,甚至非常出格,我也隐忍下来,不去争吵,为的是这个大局。我今天说这些话,也是说给有理智有良知的的人听。有人误认为我是软柿子,那就错了。我不挑事,但也不会怕事。从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我也确实认为,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观点,这个都是正常的。但是故意混淆是非,造谣生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也是全社会所反对的。奉劝个别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的人,自身就不干净的人,停止造谣生事,为这个平台的生路,多多懂脑筋。如果继续攻击造谣,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不仅仅是因为造谣而因为自身的其他问题受到法律的严惩。

请程帅将此文转到员工群。我等病情稍微好转,就会赶赴昆明。我今天写的这个东西,愿意接受所有员工的检验。我就不信这个社会没有正义,不信这个平台没有正气!。

《生活新报》记者保磊回应李克炎对局势的看法

关于对“李克炎对局势看法”的回复

22日晚上,生活新报那些拖欠了将近半年工资的兄弟们,照样干活。丝毫没有想到,变故已经来临。凌晨传版时得到通知,集团已经下令不再印刷《生活新报》,并准备拖走印刷纸张以及机 器。在这里,感谢连夜守护在印刷厂门口的发行兄弟们,是你们的坚守为报社留下了屈指可数的一点儿财产!采编不一定能到场,但是一定声援并在随后采取行动。

一、这一夜的变故,意味着这张在云南屹立了近20年的报纸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人闻风撤退了,生活新报的兄弟们,你们听到集结号了吗?我真的没有!是的,不是没有听到,是根本 没有向我们吹响撤退的号声。

揪心的一夜,感谢那些离开的新报人发来的慰问。所有对新报有感情的人失眠了,不知道身体抱恙的李总,睡得可好?23日一早,是紧张的如临大敌的会议,然而,十方的人却没有到场,有 的即便到场,也很快被提前听到集结号的领导召回。而善良的报社员工们,一直在指望着十方收回广告款来发那点可怜的工资。

这些现象让我想到,一觉醒来,大清朝就亡国了。抛开情怀、理想、感情之类不能充饥的东西不说,那么,我干了半年的工资呢?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都完成96%了,难道干了活,拿不到钱? 我采访过诸多跳楼逼薪案,难道要我们去做一次新闻当事人?

好吧!冤有头,债有主。作为曾经的片区管委会主任、总编辑,负责生活新报的全盘工作,集采访和经营大集于一体的李总,暂时接替你工作的李刚总都走了,请问,1、我找你哪错了?2、 我们的工资是否该发?3、该谁发?4、什么时候发?

于是,我们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于是,我发了微博。在此,我还是要大声呼唤,李总,回来吧,没有你和扯淡的十方公司,谁带领我们走康庄大道?没有你,谁让我们的阅读率全城第 二?没有你,谁让我们的广告稳步上升?

微博在网络上引发微澜,没想到李总亲自回复了。想到李总身体欠安,还为新报操心,良心不安,于是,对李总的回复给予再回复。

我只针对“揪出来“的问题,因为这确实是我说的。至于“要清除某人”、“某人一年报销20万”之类的,我只能说,贵阶层真乱。小的我就当是看宫廷剧了。但是我忍不住说,宫廷剧的结 局都不怎么好,不是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发微博,属于个人行为。这个,不需要被人利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牵线木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忍气吞声。半年了,李总,如果人在做,天真的在看,那么,我估计天都脸红了。难怪 前几天的昆明,夜晚起了火烧云。

所以,为什么要揪你?如果不揪你,请问我们该揪谁?

二、对你回复的几点意见和批评

1 李总反复强调当下媒体的大势,言下之意是说,《生活新报》很脆弱,又处当下环境,屋漏偏逢雨边天。所以,它的任何下场,都不足为奇。在此,我先讲一个基本常识:一支军队的惨败 ,我们应该怪将领指挥不力,还是怪天气炎热或寒冷,还是怪士兵不够英勇?千军易求,一将难得。李总是集团钦差。李总在生活新报施展着自己的雄韬伟略,形式一路大好,工资一直不发 。然后,pia一声生活新报停印。如果是在战争年代,作为将领的您,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但是,你的回复中,我没有看到李总有半点愧疚和不适,仍然是一味的强势和理所应当。

2 关于您生病一事,我们表示难过。但是,请不要回避你生病离开之前发生的事情。发行的兄弟们已经闹了几天,李总又是如何出面安抚,说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这一点,没必要回避。

3 李总仍然在卖你那一套思路,俨然你来自真理部。可是,猫老人家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就是赤裸裸不要脸的现实。现实就是,形式一片大好,祖国山河一片红 ,我们的眼睛也一片红,因为我半年的工资,不知道谁发。

4 李总,你在哪里?我们对着高山声,山谷回音………我们的工资,你在哪里?我们对着大海声,大海回音……,所有的回音都撞在了棉花上,没有回音。李总,半年了,生活新报在您的英 明领导下玩了半年,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我不唱《国际歌》,我觉得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5 作为《生活新报》的员工,我代表我和我老婆,以及我们村的七大姑八大姨表一个态:工资,非拿不可。我们相信党和政府,相信伟大的习大大。我们相信,农民工的债,不用血来偿,但 要用真金白银来还。夜半三更盼天明,不是因为夜太黑,是因为肚子饿啊。寒冬腊月盼春风,不是因为天太冷,而是因为人心寒。红军咱们是不盼了,咱们盼红百元吧。正如高尔基他老人家 所说:让血汗钱来得更猛烈些吧。到现在,我啥都不想了,天天想的都是三个哲学问题:1我们的工资该不该发?2我们的工资该谁发?3我们的工资什么时候发?

生活新报公共新闻部副主任 保磊

《生活新报》记者罗成回复李克炎《对局势的看法》

老彝人答李总:1、关于养活了一批人。试问:广大员工是闲着,没有创造一丁点价值,是靠集团白养着的?那么广告是谁拉进来的,新闻作品是谁写的,报纸是谁编辑的?报纸是谁印刷的?

2、3、4关于经营。项目加传播?2013年4月底,我到火车买票时,看到了本报精心打造的火车站项目,数了数,有天之蓝一个广告在滚动播放,5个月过去,9月底,我又去买火车票,数了数,增加了“加多宝”等商家,总共也就5个左右(没有用笔记下,有点不准),这就是花巨资搞的项目,半年才几个广告,不亏才怪,还是好模式?

提到传播,你的大数据,至今我们都不知道是回什么事情。

新螺蛳湾确实有很好的商机,在螺丝湾成立电商公司,还当起了人家的顾问,应该每天网购的单子如雪花飞吧,顺路去采访,跟车队拉货的司机走了一两趟,每天订货卖出去的东西,还装不下一小轿车的后排位置。问题是,从新螺蛳湾送到市区各订购者手里,卖出去的东西够油钱吗?够人工费吗?报纸每天不吝惜版面登螺蛳湾商户商品,赢来了多少广告?怎么就没有人定购呢?

做公益大报,记得强行安排记者,花了数天,用2个版做楼下“女花子”,可,你李总不在了,“女花子”时常会坐在你办公室楼下花台遥望你。公益报道,应该有个自己的主题,象邓飞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主题很明确,专做学生免费午餐,全国形成名气,合作企业也很多。我们的公益做了2年,形成主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没有?有多少企业愿意捐钱给你做基金?

你说过去专做监督新闻,引来喝彩,可没有赚来广告。那么,你做活动,每天活动版面很多,一天1个版、半个版预告,预告几天、活动期间一天两三个版,活动完了,起码要花10多个版,你又赢来了多少广告?巨额广告没有拉来,喝彩声也少了。

这2年的新报新闻,你问问发行员、订报员,新报与人差距在什么程度。我记者,有发行员说过,新报新闻这样差,他们都不敢大气的找人订报纸了。

自己带领的“老乡加亲戚”团队失败了,至今都不知道失败的症结在哪里。去问问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吧。也许他们会告诉你。

还有,你说工作多夜深多累,你拿高资(年薪多少,敢说吗?),当昆明片区主官,当然是要重担压身。至于拜访客户多夜深,多累,这能成为你不工作的理由吗?约上男女一伙,坐办公室、家里打麻将,斗地主,完了餐馆吃喝,桑拿室泡泡。谁都知道,这样的日子很舒服,你真这样认为,那么,十方陈老板真是在瞎眼了,会将此大任委付予你。

克总,这个平台确实存在正义,但被滥用了。正义来得晚,但迟早是会回来。

病榻上,多想想人生吧。祝你康祥。

(来源:施怀基 微信公众号:cnyn0872)


昨天,是云南生活新报拖欠员工工资的第143天。一场围绕员工喊话总编辑李克炎拖欠员工工资“跑路”与回应的是是非非,在业界广为关注。


今天下午,李克炎向蓝媒汇回应:我在病休治疗!


稍早些时候,社交平台流传出一篇《李克炎对当前局势看法》的稿件,据说该稿件为李克炎针对外界对其指责所写。


对此,一直通过微博向李克炎喊话的生活新报记者保磊,针锋相对地对李克炎的回复,再次以长微博的形式进行了回复。


此前,他曾在微博上向总编辑李克炎喊话:李总,新报员工喊你回来发工资了!为此,保磊还调侃道:“生活新报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总编辑李克炎,请全国网友爱心接力!”



今天,微博名为@山里老[url=]彝人[/url] 的博主发布消息称,“拖欠4月以上工资不发,上市公司福建十方,偷偷派人去云南生活新报印刷厂拉印刷纸张。发行人员闻讯,24小时坚守印刷厂,维护报社权益”。



生活新报是张什么报纸?


据百度百科介绍,《生活新报》系中国残联系统唯一的综合性、都市类日报,也是中国残联系统除《[url=]华夏时报[/url]》外的第二张公开发行报纸,由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


据曾经在生活新报工作的员工介绍,“生活新报曾经将著名媒体人何三畏、著名武侠小说家沧浪客、著名诗人余地、著名作家包倬(包世龙)、著名漫画家恼虫、前著名大V边民、著名调查记者周晓晖、刘木木、现任某直辖市宣传部副部长招入麾下,在省报、市报、省出版集团三家体制内航母轮番围剿中,用残联的一个刊号杀出一条血路”。


另外,“生活新报在云南新闻管制之宽松甚至不输南方省份的黄金时代,用深度调查报道轮番轰炸媒体圈,被誉为西部‘南方周末’,也被誉为‘媒体界黄埔军校’。”


同时,也有生活新报的前采编人员认为,生活新报是一份“很low”的报纸,“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品味”。


昨天,保磊还发了一条微博称,“作为主编没有人格力量,报纸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报格”。


微博中并未指出哪个主编、哪家报纸。



据了解,李克炎自2012年担任生活新报总编辑以来,员工对其业务能力颇有质疑。据一位生活新报前员工介绍,李克炎担任总编辑后喊出口号:从内容为王向渠道为王转变,结果这一年报社出现亏损,而且,拖欠、克扣工资等现象从2013年就有出现。


据另一位生活新报前员工介绍,李克炎为人豪放,出言直爽,但有时候说话显得粗俗。有消息称,李克炎在长江商报工作期间,曾与女记者有过说不清楚的瓜葛;另外,李克炎痴迷于权力,他把生活新报社长的权力“架空”,一人独掌总编辑、总经理、社长之权。


生活新报和“福建十方”是什么关系?


“福建十方”,亦称“十方控股”,全称为“十方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350001。生活新报是十方控股的媒体合作伙伴之一,同时,生活新报总编辑李克炎兼任十方控股昆明地区管委会主任。


生活新报或将停刊?


拖欠工资长达四个月以上,合作方突击印刷厂,于是外界人士认为,生活新报即将停刊。


昨天晚上保磊发微博称,“本人今日在微博上发出一条寻找生活新报总编的微博后,被多人误解成生活新报已经停刊,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死掉的都市报。在此特作如下说明:1、我们会继续寻找片区管委会主任(即总编辑);2、这和报社生死没有关系,我们没有接到休刊或者停刊指令,我们的记者依然在努力工作;3、我们的权益会维护到底。”



同时,十方控股官网于6月22日发布了一个名为“内幕消息”的公告,公告中称:董事会谨此知会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本集团的广告及印刷业务的一名媒体合作伙伴可能于接近2015年6月底停刊,而本集团的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



(公告截图)


据了解,目前与十方控股合作的媒体有:《东南快报》、《生活新报》、《生活报》、《城市生活信报》、《电视朋友》、《东南商报》、《黔中早报》、《厦门晚报》,而公告中称“一名媒体合作伙伴”并未具体指出是哪一家媒体。


李克炎没跑 病休治疗中



今日,保磊在个人微博上贴出了《李克炎对目前局势的几点看法》(文末附全文),蓝媒汇向李克炎本人证实,李克炎称“在内部发过一个看法,网络上不知道”,同时表示不想本单位的事闹到外面去。


对于外界传言说李克炎已经“跑了”,李克炎回应蓝媒汇:我在病休治疗。


李克炎履历


李克炎1968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99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1996年2月起任华西都市报记者、社会新闻部副主任;


2001年6月起任东南快报总编辑助理(实际主持编采日常工作);


2001年12月起担任当代商报常务副总编辑(全面负责编采日常工作);


2002年担任潇湘晨报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担任长江商报执行总编辑,长江商报创始人;


2011年担任江汉商报总经理;


2012年担任生活新报总编辑,至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