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我家昆明] 昆明 | 西安马路上的百年毛笔庄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9 管理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9: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观商业城背后的西安马路上,
有一间极不起眼毛笔庄。
86岁的桂焕兰戴着老花镜,
每天静静地守着10平方米大小的门面,
一遍遍重复着制作毛笔的108道工序。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
可能是昆明最后一位,
能完成手制毛笔全道工序的人。
随着年纪不断增大,
桂焕兰开始为古法制笔的传承而担忧。
除后辈们不愿继承这门不赚钱钱的技艺外,
随时面临的拆迁,
也可能让这家老店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
这是“抚州商帮”在云南的最后一家店。
若再在拆迁中辗转,
古法制笔将彻底陨落于世。
尽管手工制笔的工序极为复杂,
产出的毛笔质量也很高,
但老店的生意还是只能勉强支撑,
这让焕兰经常忍不住感概:
“和以前真的是没法比喽。”
老人的感概是有缘由的,
毕竟,
这间百年老字号从辉煌到没落,
镌刻着昆明一个多世纪变迁的烙印。
民国初年,为避兵乱,
张学成从江西推着独轮车西迁入滇,
整整走了48天。
不久之后,昆明武成路上,
就有了一家“张学成毛笔庄”。
百年后,
毛笔庄早已不复当年辉煌,
老店也只有第四代传承人,
86岁的桂焕兰在坚持古法制笔工艺。
每天上午一大早,
桂焕兰就会来到店里,
稍作整理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
双手常年浸泡在冷水中制作笔头,
桂焕兰身上落下了风湿病,
腰也因常年俯身制笔而有些佝偻。
尽管用一生时间制作毛笔,
桂焕兰却从不纠结于毛笔价格高低,
如何传承手艺才是困扰她的事情,
她不希望这家老字号,
在不久之后消失在自己手中。
68年前,
17岁的桂焕兰坐着独轮车,
从江西来到昆明嫁给张民杰,
成为了张学成的曾孙媳。
这是张学成毛笔庄的鼎盛时期。
来到昆明后,
桂焕兰住进了武成路的大房子里,
自此与毛笔结下不解之缘。
“传儿媳不传女儿”是制笔业行规,
老辈人觉得女儿是要嫁人的,
把手艺传给女儿,
总有一天手艺会被带走。
聪慧的桂焕兰成了行规的受益者,
一进门便继承家族手艺。
尽管有些不愿意,
但她很快掌握了制笔的108道工序,
毕竟这门手艺足以让她们生存下来。
1958年,张民杰被“劳改”整整23年。
这让30岁不到的桂焕兰措手不及,
毛笔庄生意也逐渐萧条,
为养活家里的六个孩子,
掌家的桂焕兰停止了毛笔庄生意,
毅然到云南重工工作。
1983年,张民杰劳改回来,
为了糊口,
两鬓斑白的老两口又重拾制笔手艺。
十多年前,
张学成毛笔店辗转搬到了西安马路,
就此安顿下来。
2000年,张民杰的眼睛失明,
制笔生涯划上记号,
从此,
店内能完成所有制笔工序的,
只剩桂焕兰一人。
在桂焕兰看来,
制作有着“治世之功”的毛笔,
只是做了学问的邻居,
终究她只是个制笔的匠人。
不过,经过了几十年的熏陶和沉淀,
她身上还是多了些文化人的书香气,
少了商人的市侩,
她笑称这是沾了买笔顾客的光。
但这些对这门手艺的传承没啥帮助,
毕竟,如今的她已经86岁高龄。
她不奢求子女们能像她一样,
用一生制作毛笔,
但是一个经历百年风雨飘摇的笔庄,
如今仅靠一人维持,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便经常和顾客唠叨,
“做笔这门手艺,怕是要断了。”
是的!西安马路老了,
房屋都破败得摇摇欲坠;
张学成笔庄老了,
毕竟已起起伏伏一个多世纪;
而如今桂焕兰也老了,
伴随着老去的昆明记忆!(保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