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岁月如歌] 爱上一方水土一方人,爱上一座城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3:3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8日傍晚六点多,名为“一棵老松”的网友在上海天涯论坛发布了一篇《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的文章,该贴随即引发昆明同城各大论坛网友、自媒体转载热议。先附上天涯的前几篇回贴,再附上原文《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和昆明米巢皮特王的超级运营的回应《你在昆明复制上海,我们在昆明创造昆明》及自创的《读<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感》


一颗老松发表于天涯论坛 > 上海 > 休闲水库《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
昆明出发,经成都到拉萨,飞西安回上海,这7天我就干了这些事。
  趁着国庆,我逃离了昆明。
  我不知道这两年多是怎么过来的,我总幻想有一座完美的城市能容留下我。结果告诉我,没有完美的城市,尤其对于昆明这座小城来说。
  两年半前,慕名昆明舒适的气候,再加上自身并不太好的身体,于是只身前往昆明。那时候想,此生就安放于此吧。

  到昆明时,是个春天。
  春天的昆明,风大。我暂时租住在银海国际公寓,这是市中心的一栋建筑。在家里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扫房间,擦拭灰尘。春天的昆明,大风夹杂着尘土无孔不入,家里凡是平面的地方,不出两三天就要蒙尘。除了蓝天,昆明给了我第二个印象。
  我是做房地产的,理解昆明目前城市建设所正在经历的蜕变,到处是沸腾的工地,犹如灾后的废墟,直至今次离开前,仍是如此。这是中国很多城市的通病,我想,那我们就去好好建设她吧。

  我是把昆明看做安身立命之地的,因此从最初角色代入感就很强,再加上原生外地人的身份,因此总是按照很高的标准来衡量昆明。这是我现在分析我为什么越来越与昆明发生不可调和的心里矛盾的原因之一。

  我爱昆明,因为她无可挑剔的气候,除此之外,别无他爱。此时此刻才体会“爱之深,恨之切”的意义。从最初因为爱她所以包容她到最后忍无可忍,决然离开,我受够了。

  昆明是一座缺乏城市气质的城市。如果说有气质,那也是力图沾染现代气息可是小农意识又极度主导的混搭气质。昆明从弹丸之地到现在几何倍数增长的建成区,仅用了15年的时间。15年前,西至6路车场,东到董家湾,北到金星立交,唯有南边发展稍有纵深。15年的高速城市发展,让昆明城市面积迅速膨胀,膨胀到还有很多村落来不及城市化。人口的快速集聚使得昆明未兴先病,城中村、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缺等大城市才有的病提前到来。昆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城中村改造和快速城市化。

  一个缺乏产业支撑的城市,人们靠什么富裕?城中村改造让很多昆明人在经济上一夜暴富,在一个转型时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城市文明,小农意识在这座城里随时随地彰显着它的深厚。

  昆明从来就没有想清楚到底需要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老百姓。一直沾沾自喜于得天独厚的气候,似乎就别无他求。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来建城市,过去地贫路窄,鸡肠小道出昆明,所以现在大家更喜欢看到高楼大厦,那么多年的城市建设,你却发现到最后几乎腾挪出来的空地都建了房子,公园、绿地于这座以“春天”自居的城市而言,似乎就没有什么增量。于是,一度数十万颗树见缝插针于城市街道,连狭窄的人行道都可以栽上两排树,树多到城这头到城那头,猴子掉不下来……

  就是这么一座城市,从形象气质上看,它力图用西装革履装点自己的身段可掩饰不了别扭的步态和不自信的眼光;从精神气质上看,挥舞着“春城”的小红旗,怯懦地走进二线城市的竞技场,结果却发现,原来场内举行的不是气候赛,只好悻悻然自个在一边玩。

  没有产业支撑,没有质量人口聚合力,没有科学的城管和价值运营,你拿什么和别人拼?别和我说你能和曲靖拼,你能和玉溪拼!

  和曲靖拼和玉溪拼,不算本事,毕竟昆明划入二线城市范围内。云南旅游为支柱,围绕旅游二次创业也喊了很多年,可是创业何其难,升级2.0谈何容易?传统思维观念羁绊,抱陈守旧,没有断腕背水勇气,昆明旅游正在新一轮世界性发展机会里沦陷。其显著特征就是,昆明已经沦为云南其他旅游目的地的过境之地,无论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还是腾冲、版纳、红河、文山,昆明仅仅为一聚散之地。

  城市旅游,讲究体验,昆明并不拥有任何城市旅游的体验感。成都的宽窄巷子和锦里,早上8点就人流如织拥堵不堪,你可曾见过昆明何时何处有此一景?

  有江水穿过的城市是有福气的,尽管盘龙江是一条小小的河,但对高原城市昆明来说已经难得。对很多城市来说,杭州、成都、上海等等,江水两岸必是富贵繁华整洁亮堂之地。可是盘龙江之于昆明,却是在暴殄天物,虽有近年来整治,但多是藏污纳垢,或者日常市井活动之所。一城之江,一江之水,本可以尽其用,连接高原滇池,再现古时泊岸码头盛时成就稀奇旅游景观。

  昆明暴殄天物之处,不仅在盘龙江。不仅对于外来旅游者在昆明这座城市难以找到体验感,生于此长于斯的昆明人,同样缺乏体验感。此种体验感在于对家乡的熟悉感,可是很多昆明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

  昆明并不拥有西安、成都等城市那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可是也并不苍白,近代以来各种历史遗迹也是如数家珍。但如数家珍者,多是外地人还更明白些。龙头街的盛名,往往在于其原始街子文化的传播,可是很多昆明人并不知道龙头街一带曾经有西南联合大学历史文化名人聚居地的辉煌;以正义坊为核心方圆1.5公里,更是聚集了翠湖、云大、西南联大旧址、聂耳故居、胜利堂、讲武堂、祥云街、宝善街……可是由于缺乏整体城市运营,这样一些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点,零散开来,没有发挥聚合力,就连昆明人自己都无法和这样一些点发生认同关系,逐渐淡漠在视线以外。

  缺乏体验感,还包括居住和生活。一座城市的更新,不可以断其历史文脉。然而昆明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正在以破坏性手法更新,致使这座城市变得那么年轻和幼稚。这座城市的居民,至少目前尚停留在“有房可居”的梦想实现过程中,谈“生活”,似乎还远。生活讲的是品质,有质量的生活,不论从居住产品的设计,还是生活管理服务,乃至居住者的圈层活动,都在昆明这座城市里属于凤毛麟角。

  很多开发商都强调高端居所,可是一座现代化都市的高端居所,除了别墅,大平层产品也是标配。因为大平层产品的存在与否,直接关联这座城市超级精英的是否存在。昆明,谁敢站出来说自己是超级精英?超级精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引领者,是一座城市的主流话语权保留者,昆明并不具备容留超级精英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即便在未来一线城市人才挤出效应发生,承接这部分挤出人才的城市,恐怕也很难轮上昆明。

  而现在所谓的那些昆明精英们,除了戴几块好表,扎几条好皮带,有几套别墅豪宅,飙几辆豪车,装模作样听几场小剧,富得像个钱样,他们又何曾有过自己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城市精英、领军者人格尚未确立,何来智慧的觉醒,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

  因此,废墟上的昆明有什么资格谈高端生活与居住品质?没有高收入、高学识、高教养、高文化的超级精英;没有真正的圈层,没有理想和追求,一座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即将被贵阳超越的城市。

  和大多数建设中的中国城市一样,千篇一律的建筑和大同小异的口号,昆明是属于官员、拆迁队和开发商的,从不属于昆明人。一拆一建,城市看上去一点点起来了,可是关于这座城市的有机运行和经济营销,几乎等同于无,因为管理者并不精通城市的运营。

  一座尚未睡醒的城市,睡意惺忪之中下意识的迈步奔跑,其奔跑的姿态固然就不会好看。一座尚在睡梦中的城市,尚沉溺于自我陶醉之中,自上而下缺乏自我觉醒意识的人们,何时能揉一揉眼睛清醒一下大声对自己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在大规模的城改和建造冲动下,城市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以及昆明人,一味机械,模仿,虚势与浮躁,并没有人真正关心昆明城市功能的本质是什么,昆明的人居理想是什么,昆明人需要怎样的住宅,需要怎样的家。

  在声色犬马的水泥森林里失去自己,在坝子文化、小农意识禁锢中自我满足。过去昆明育不出什么城市精英,未来,昆明也正在错失新一轮机遇。国际化大都市如果只是喊喊口号,注定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座高原小城,难当东南亚南亚桥头堡重任。

  两年前决定离开上海时,一个昆明的朋友对我说,昆明是一座可以让你慢下来重新发现生活意义的城市,慢,也是昆明人引以傲娇的生活方式。然而,我真的不知道这两年多是怎么过来的。在我看来,所谓的慢生活,不过是目光短浅随波逐流,缺乏进取心,只在乎自我得失没有引领城市发展精神的昆明人为自己所做的开脱。

  一座漫不经心的城市,不温不火不死不活。适合养老,适合发呆,适合混吃等死,适合无疾而终。然而,昆明并没能把日子过得闲适、亲昵、柔和,很多人并不甘心贫于财货富于情感。乐天自足,与世无争只是懦弱的假面。他们消极抵抗,随时随地温习装腔指南,晒智商、找乐子、求安慰,在现实的脓疮上面抒情起舞。

  但他们却又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和谁人争。枕着理想睡觉,做着别人的梦,像千百种灿烂的蘑菇一样,致幻,至神。

  一座没有机会,没有发展推动力,没有城市精英,没有理想,没有生活,没有未来的城市。

  曾经爱慕至灵魂深处的昆明,如今于我不过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昆明,愿此生与你再无交集。

  别了,正在死去城市。
皮特王的超级运营(微信)的回应《你在昆明复制上海,我们在昆明创造昆明》
作者:皮特王/米巢家装CEO
昆明出发,经祥云到漾濞,跑了大理古城又回到昆明,随后跟米巢社群的朋友们愉快地踢了两场球,烧了两次豆腐,最后一天组织米巢的产品客户团队开了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这7天我就干了这些事。
趁着国庆,我把快两岁的儿子查理接回了昆明。他真是开心死了——原本,他应该有一个据说已经价值数万元的广州户口或是在北京净化空气,但他根本没有机会为这类事情烦恼了。
我能清楚地记得这三年多是怎么过来的。先是参与了全国直营连锁药店行业龙头一心堂的A股上市服务,去年6月又创立了采用全新模式的装修公司米巢。
三年来,我写了数十篇有关云南经济的研究和评论文章,并且开创性地发起了米巢知识社群,结识了一大批充满进取心的昆明及全省年轻朋友,从而有了今天的米巢读书会和"万人打卡读书行动"。
三年前的那个春节,我在漾濞老丈人家的酒桌上触景生情,突然觉得故土难离。加之收假赶往昆明机场的路上搭乘了外地自驾游朋友的车,车上放的那首《彩云之南》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回到北京关闭了管理咨询公司,只身回到了云南。
到昆明时,是个春天。
春天的昆明,暖和。我暂时租住在翡翠湾丽水天锦现代公寓,这是盘龙江边的一个漂亮社区。空闲时,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江边看老人们快乐地唱歌跳舞。这里的人们太爱跳舞了。除了蓝天,昆明给了我第二个印象。
回昆明之前,我是做媒体、互联网和管理咨询的。刚开始,我想自己身怀"绝技",肯定能在西部家乡大展拳脚。虽然她现在还很落后,但这是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的通病。我想,那我们就好好建设她吧。
我是把昆明看做安身立命之地的,因此从一开始,角色代入感就很强,再加上累计在北京和广州生活近15年的经历,因此总是按照很高的标准来衡量昆明。这是我为什么一开始与昆明发生不可调和的心理矛盾的原因之一。
我爱昆明,因为她无可挑剔的气候,更因为她是云南唯一的中心城市,而云南的人口比加拿大还多,跟缅甸一个国家的人口都接近。我没有理由找不到机会。在服务一心堂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我不能在昆明复制北京和广州,我应该在昆明创造昆明。
彼时彼刻才体会"淮南之橘,到淮北则为枳"的古训和德鲁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顾客"的深刻意义。从最初因为故土情结的冲动之爱到之后到深入理解的包容之爱,我决定扎根下来,我不走了。2013年,我跟爱人回到广州,迁回了户口,当上了名副其实的昆明人。
昆明是一个尚未走入现代化快车道的城市。近年的城市建设狂飙突进,多少有些拔苗助长的意味。随着房地产大戏散场,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经济发展表面上看来似乎走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通过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我逐步看清了纷乱表象之后的昆明城市演进大势。
1、昆明的现代历史巅峰发端于中法战争和滇越铁路修建,成型在北洋及抗战。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发展命运与中国的国运及周边国家的国运多方关联的特殊盛衰周期。这些年云南的掉队与整个南亚的掉队有关。然而,这一切已经在快速变化,尤其是越南和缅甸的国家转型及开放已经骤然加速。
2、云南省人口近5000万,昆明是唯一一个可以辐射全省的中心城市。要知道,人口是一切市场的基础。昆明同时拥有远高于一般省会的基础教育及医疗水平。这样的城市在全国其实没有几个。
3、昆明错过了上一波工业化,但是也就因此没有背上太重的转型负担,现在整个中国经济都在转型升级,内需拉动的增长引擎接力需要靠消费升级领域的创业和创造,昆明完全可以轻装上阵。
4、从市场环境来说,昆明由于地处西部,反而可以避免恶性的外来竞争,创业者可以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差苦练内功,壮大自己。在此之前,已经有大批的外省创业者涌入了昆明,可以算是一种市场机会众多的领先信号。
5、席卷全国的互联网革命和创业浪潮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昆明和全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追求新知识,谋求个人命运变革。
在回到昆明的这三年中,昆明的变化之大令我惊叹。启用了新机场,开通了贯穿南北的第一条主干地铁,盘龙江的江水和滇池的水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从只有南亚风情第一城唯一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到拥有了万达广场、同德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多个大型人气很旺的商业中心。
三年前,星巴克和优衣库屈指可数,而现在全市各个区域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店铺。京东商城在昆明建立了仓储中心,网购的货物最快当天就可以拿到。很多昆明人用上了缅甸输送过来的天然气,
这种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十多年前的北京和广州。无论是南方报业背后那让很多记者编辑魂牵梦萦的城中村杨箕村,还是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那些低矮的平房和肮脏的小巷街道,如今已完全不见了踪影。
比尔盖茨说:"我们总是高估了三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而低估了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现在很多人看昆明,或许正是这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灯下黑效应吧。
刚从北京回到昆明时,我爱人总是留恋北京文化精英聚集的氛围,非常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担心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甩在了本来应该成为他幼儿园和小学同学的大城市孩子身后。
如今,通过创建米巢公司和米巢社群,我们自己创造了一家知识密集型的公司,创建了一个全国顶级的知识社群,发起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万人打卡读书行动"。北大的教授也主动给我们持续推荐好书,北京和广州的创业朋友纷纷来取经读书会的运营方式,甚至还有大城市的一些精英潜伏进了我们的读书会小班群参与打卡读书。
这样,我爱人不再为自己和孩子担心了。是的,我们无法在昆明天然地获得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马上行动自己去一步步创造出来呢?
有的历史研究者认为,在战国的历史中,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远大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因为赵武灵王是时代的开创者,而秦始皇只是历代祖先积累的继承者。
同理,率领鲜卑全族融入华夏的北魏孝文帝是远胜过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的盖世英雄,因为他们从更根本和深远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有一种深刻的爱叫做创造世界,有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叫做相信未来。
你曾在昆明复制上海,我们永远在昆明创造昆明。
另《读<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感》
作者:admin
说是有一个从上海来的人写了《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我看了,差点被说服。借用米巢一句:这个逃离昆明的人,明显是因为没有喝到莲花茶嘛!他在银海国际住了两年居然没有认识我,没来我实习的单位看看,也是他离开的主要原因。
虽然觉得很有理,但并没被说服,也不准备逃离。在我看来,喜欢一座城市,并不是因为她的繁华,也不是因为她气候舒适,也不因为她机会更多,而在于一种氛围,一种情怀,一种归属感,当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包容她的种种问题,生活下来并发现她的美好,去融入并在能力范围内改变她。经历了芒市三个月回到人民路的泪流满面,经历了研究生三年毕业同学们散去的物是人非,对昆明形成了一种难舍和莫名的归属感,这是我在北京、上海、广州所找不到的感觉,或许是经历的不够多,或许是能力有限,但无论如何,这种感觉都促使我留下来,接受这个城市。
我就边读边感吧。
作者强调了没有完美城市的概念,却在经历了误认为昆明是完美城市后工作并逃离的痛处后,将昆明比作一座小城,住在银海国际公寓,在北京路海关旁边,海关对面就是城中村水晶村,我在附近实习,我无数次穿梭在水晶村的窄巷子里,除了里面的破旧和路经一个厕所旁边的难闻气味,整个水晶村的道路是整洁的,甚至在一个几乎见不到阳光的拐角,还能看到一户人家的盆景树栽。他是做房地产的,居然没有看到北京路小学对面也就是他们附近的置地广场是如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不见尘埃的悄然耸立,居然没有看见车水马龙的北京路和人民路交三桥范围没有一起交通事故。明知道自己是外地人,明知道自己过于苛刻,为什么不放低要求?而且你要安身立命,也不该选择城市的中心居住吧,这里很明显只是你的安身立命过程中的一个落脚点而已。
你爱昆明的唯一原因是气候,其他别无所爱,我只能说,你不应该来昆明,你可以去南宁,去贵州,或者去云南的一个地州,同样可以享受到与昆明一样甚至更好的气候。与其感受恰恰相反,昆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些经历了昆明城市变迁的人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发展,不能说这些老一辈人不会怀念当年徒步就能绕城一圈的生活,更多的他们看到了城市变迁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和晚辈们努力的结果,我曾经不止一次跟在昆明生活了十多年的人交流,他们无意去抱怨城市的拥堵和资源的缺失,更多的表现了对城市扩张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认可。
我并不清楚他说的产业支撑需要一种什么产业,工业?当我和人谈起昆明呈贡复制郑东新区的可能时,有人告诉我郑州是一个工业城市,而昆明,没有工业基础,我当时差点就被说服了。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省份,直到现在,农业在云南省gdp中仍然占有很大分量,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走势,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才是正常的过程,但是,真的要在昆明发展工业么?我不能说整个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工业基础,但从政策导向上来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才是重点吧,一个不愿意继续扩张工业的国家,难道还要求一个旅游城市去建立工业基础?近些年,昆明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工厂外迁,呈贡、富民、安宁、嵩明,更多的承担起了工业污染企业的发展重任,昆明主城正在朝着更干净、更高效,服务主导、技术主导的方向发展。
而作者提到的小农意识,无法富裕,我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要知道,昆明的比较活跃的建设者们,更多的是外地人,而本地人经历了城市改造而富裕的更多的在充当消费者,这与大部分城市依靠本地资源和外来人力资本输入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并无不同,本地固有的生活方式与外来人口文化的融合也与其他城市如出一辙,那么作者的这些意淫是因为经常出入曾书怀旧居的那条小巷道的原因么?作者可曾去过曾书怀旧居,看一看里面的别有洞天?
提到行人道见缝插针的两排树,我不能不说是脑残的建设者们为了政绩工程而搞出来的怪胎,但还好,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指标,而且是在可控范围内做的绿化改造,作者所言的公园、绿地没有增量,我也不敢苟同,毕竟昆明在经济总量有限、招商能力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那些个年头,房子建设都要打个问号的,但整体来看,春城的植被、绿化是配的起这个"春"字的,至少在地图上,绿色区域随处可见,昆明的众多小区也都有常青的休闲区,立交桥附近无不被绿色萦绕,走在路上也基本不会被太阳光曝晒。
作者再次提到昆明没有产业支撑的时候提到了云南旅游产业支柱,然后又提及昆明旅游,我也是醉了,这种算不算偷换概念我就不提了,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本身就承担起了各州市旅游聚散地的重任,旅游是云南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丝毫不怀疑,但旅游肯定不是昆明发展的重点,旅游也不应该是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发展的重点,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能有那么多人,因为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符号,但事实上,像这些地方,就算你来了,在拥挤的人群中,你除了能品尝到各色的美食,还有什么?如果你喜欢,文化巷,南屏街,也同样能满足你的胃口,而且事实上,平时的南屏街,文化巷哪一天不是车水马龙的?而且在这些地方,你不仅能品尝到美食,也能看到城市变迁留下的烙印。
谈到城市体验,我想说的是在春熙路、在天府广场,我看到的是城市,在南屏街、人民路,我看到的也是城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流,并无不同,有差别的就是城市的繁华程度,这就不是城市自身所能决定的了。
盘龙江并不是昆明的唯一"小河",也不是"小河",也不是"江水",昆明流入滇池的水系是相当发达的,很久以前"东方威尼斯"也是用来称呼昆明的哦,现在能看到的河流依然很多,有些之所以不见了,是由于城市建设变成了暗河,河流流经的地方大多是繁华的,昆明并没有例外,就说盘龙江,从北往南,月牙潭、财大、小菜园、青年路、官南立交、时代风华……哪个地方不繁华了?你要比杭州的钱塘江?还是要比上海的外滩?我无话可说。成都的府河也不过如此吧,草堂、武侯祠、锦里等与主干河流只怕也搭不上太多边儿,你要非比秦淮河畔,江南水乡,再见,哥们,你还是回上海吧。
说到正义坊方圆1.5公里范围,我差点就信服了,翠湖、云大、西南联大旧址、聂耳故居、胜利堂、讲武堂、祥云街、宝善街……这些地方我都去过,附近的每个街道我也都走到过,我承认缺少关联,但也不过是翠湖片区与南屏片区缺少关联吧大哥,而且之所以缺少关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因为五华山你翻不过去啊大哥,从学府路起有昆工、师大、云大、民大,包括西南大学旧址,过了一二一大街有聂耳故居、文化巷、文林街、钱局街,然后是翠湖、讲武堂等,这是翠湖片区,翻过五华山省政府,有正义坊、祥云街、青年路、南屏街、东寺街,属于南屏片区,这本身貌似除了宣传问题,并没有什么问题嘛!
又谈到居住和生活,我就不说啥了,就像米巢说的那样,你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你没有加入米巢读书会,对于你说的平层什么的我也不懂,只是一点,银海国际公寓我不认为适合你一个外地人居住,而且你只是来工作的,来寻找你的完美城市的,我给你推荐个旧你可以去试试哦,昆明的生活说不上的感觉,总之早上10点以前,文化巷、文林街你就不要去了,下午6点以后,你可以到各种酒吧逍遥,可以到各商业区消费,可以在路边吃烧烤,但请不要妄想在大部分街道的商店里买到东西,因为他们关门了。提到的人才挤出,不来昆明挺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欢迎不喜欢她的人的到来。
什么是精英?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又是什么东西?人格如何确立?贵阳发展的如何?作者用两段四句话定位了昆明,真是简洁的可以了,我只好用四个问句来回应,只是我并没有答案,因为不知道贵阳如何,也不知道什么是人格,甚至不知道人格确立是什么东西。
昆明的城市建设与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建设并无两样,这是城市建设趋同的必然规律,作者又何必拿中国城市建设的问题去责怪昆明呢?说昆明的管理者不懂得城市运营,我承认昆明走马灯一样的外来管理者并未真正系统的、可持续的考虑过这个城市的建设,但总的来看,机场、地铁、公路、呈贡、高新区、城中村、滇池等建设、改造、治理,都是在逐步解决问题、发展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突变,现有的问题有什么好指责的,未来甚至会有更多问题,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有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与担当。
谈起桥头堡,我不知道作者所说的担起重任是如何一种重任,我丝毫没有怀疑过云南"桥头堡"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也注意过广西在西南地区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只是谈及区域发展背景下的省会城市功能,我想还是应该区分一省与一城的概念及其定位,昆明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更多应该是提供服务与支持,是一种大后方的存在,而德宏、版纳、红河等边境地区才是一线,因此有瑞丽国家开发开放实验区,有姐告、打洛、河口等口岸建设,因此桥头堡不是昆明一个城市的重任,是云南省整个省应该综合考虑布局的重任。
最后几段,我看到了作者的伤感,也看到了作者的无理,作者坦言昆明是他"曾经爱慕至灵魂深处"的城市,我认为这句话是他对昆明最大的侮辱,一个寻找完美城市的人是没有资格这样定位任何一个城市的,这不仅是他对一个城市的侮辱,更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完美城市是不存在于人的内心之外的,其实也很难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只是当你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城市在你心中可能就是完美的。
看到最后一句"别了,真在死去的城市"我只想说"别了,正在死去的逃离城市的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